上市公司家数增至439家,总市值达到5.57万亿元,指数体系扩容为1条核心规模指数加上5条主题指数……一连串从无到有的数据,印证着科创板开市三年来持续放大的强磁场效应。
如今,越来越多科创“新星”正在从这片英文名为“STAR”的资本市场试验田里冉冉升起,组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自设立以来,科创板坚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推动一大批“硬科技”企业登上资本市场的舞台。随着改革效应不断放大,科创板正在成为融通新发展动能的新支点。
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数量达61家,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覆盖,同时兼具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等支撑环节,持续深耕创新链、完善供应链。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93家,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水痘等多种疾病。此外,光伏、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陆续登陆科创板,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个“硬科技”领域,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者,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对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科创板上市公司复洁环保的董事长黄文俊很有感受度:“资本注入推动研发创新的更快实现,充足的资金使得公司有足够信心和想象来进一步创造。”复洁环保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达到营业收入的6%左右。在节能降碳方面,公司专门建立了研究中心,以助推自身进一步发展。
“硬科技”内核迸发强劲新动能
科创板开市三年来,以包容的姿态不断突破创新边界,成色十足的“硬科技”内核更在迸发强劲新动能。
从成长性看,科创板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578.50亿元,同比增长37%。近九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4家公司营收翻番;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64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18倍。
与此同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始终保持高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021年底,科创板已汇聚了超过14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截至6月30日,共有141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在中信建投董事总经理董军峰看来,三年间,科创板在基础制度的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充分体现了科创板在制度创新性、包容性方面的突破,为国内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期待科创板在保持制度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能够继续保持制度创新的活力,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和科技型企业入市”。
持续提升科技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创板成立短短三年,已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发展及科技产业的巨大潜力。”花旗中国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张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预计对全球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花旗希望助力更多科创板企业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从上海走向世界,迈入第三年的科创板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以来,科创板外资机构交易占比9%,较2020年、2021年分别上升7个、2个百分点。目前流通市值持仓金额超过1000亿元,占比近5%,较2020年底上升1.6个百分点,与2021年底持平。
截至7月8日,科创板已上市的435家公司中,共35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新股询价并获配,获配股数共4533万股,获配金额9.59亿元。QFII资金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在提振市场信心、保障企业发行、加强与境外投资者战略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MSCI(明晟)、富时、标普三大国际指数纳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创板优质股票,科创板50指数国际影响力与认可度逐步提升。
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科创板呈现出的高成长性、高流动性、亮眼的IPO融资额以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强科创属性,是他们眼中科创板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瑞银证券公司研究部总监连沛堃表示,通过融资帮助科创企业长远发展,对未来中国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面向未来,提升科技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是科创板改革创新的发力点。上海证券交易所方面表示,科创板将努力成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枢纽”的长期可投资市场,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作者:唐玮婕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