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及支持政策发布、数字经济新赛道总体方案出炉、“五型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出台……过去一周,上海接连发布了多个方案,拿出雷厉风行的行动,多措并举为经济恢复重振踩下“油门”。
2022年已过半,风雨过后的上海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好用足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上海正以超常规的举措加速经济恢复重振,把发展的油门踩下去、速度提上去,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
-金融业助企-
千方百计为企业“活血”
位于青浦区的上海姿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最近接到了多家下游企业的紧急订单。接单多本是一件好事,但企业却感到有点犯愁:原来,受前期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缩水,自有资金出现紧张。
为了助力企业加速恢复生产,浦发银行青浦支行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高效完成授信审批及放款流程,以最快速度完成贷款投放,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优惠利率,即在LPR基础上下降30个基点,助力上海汽车产业链企业平稳运行。
6月底,上海银保监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推出本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通过引导在沪银行保险机构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急需纾困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助力其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这一工作机制以受疫情影响而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但仍有市场前景、信用良好、员工人数基本稳定的中小微企业为支持对象,重点支持制造、批发零售、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文旅会展、住宿餐饮、农业、外贸、科创和养老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原则上,小微企业单户纾困融资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中型企业不超过5000万元。资金用途采用负面清单管理,规定除不得用于金融投资、理财或其他套利和非法活动外,款项可用于满足生产经营的各方面需求,同时强化融资资金用途流向管理,对严重不守信企业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方面,“纾困融资”定价原则上不高于本行同等增信条件和期限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以同期限LPR为基准给予企业优惠利率。
-制造业重振-
产能和信心不断恢复
我国船舶工业上半年“成绩单”日前公布,完工量、接单量、手持订单量3项指标都位居世界第一,而上海船企摆脱逆境,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高端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领域,上半年,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承接订单21艘,按体量计,这两家的LNG船接单量占到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本轮疫情冲击,“上海制造”正全力前行,恢复活力、重振雄风。拥有良好势头的既有造船、汽车、能源装备等传统优势行业,也包括集成电路、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据透露,今年前6个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2万辆,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同比增长30%。特别是进入6月,产能加速释放的态势更加明显,上汽集团依靠6月份47.2%的同比增幅,使其上半年汽车销量接近去年同期,基本补上了疫情缺口。此外,全市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行业都逆势实现大幅增长。
“上海制造”的回归,既是企业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相关方面的支持。为应对疫情对人员、交通的影响,企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比如宝钢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已突破900套,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因此,哪怕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厂区依然是铁水奔腾、钢花飞溅。同样,上海船企也通过云会议、云签约等方式,化解疫情对商务谈判的冲击,沪东中华正是通过视频连线,签下了我国造船史上最大的单笔LNG造船合同。
同时,全市方方面面也通过各种方式,为“上海制造”注入更多产业资源和确定性。过去一个月,全市一方面从大处着眼,出台政策,在“五个新城”功能导入、打造全球动力之城、加快南北转型发展等重大战略举措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上海也从细微处着手,围绕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主管部门迅速发布15个专项行动,6000多位企业服务专员联系近10万家企业,将政策效应落实落地。
产能在恢复,更重要的是信心也在恢复。几天前,位于松江区G60科创走廊的两家芯片企业开展合并,并承诺加大在沪投资。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感觉上海以及G60科创走廊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部门也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激活商贸业-
为首店首发提供更多支持
进入6月以来,上海的商贸业逐渐回暖,具有鲜明特色的“首店经济”又回来了。7月8日,意大利第四大时尚集团OTB携旗下四大先锋时尚设计品牌旗舰店入驻南京西路的锦沧文华广场。此次新晋亮相的4家高能级首店中,最亮眼的莫过于Maison Margiela全球最大旗舰店。记者在现场看到,它不仅引入Glam Slam限时展览及艺术装置,还有品牌设在上海的首个咖啡馆以及香氛专区。
高端品牌将上海作为落子的关键地,充分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上海6月新开业的首店仍超过40家,并在上半年以366家的数量蝉联内地首店之都的桂冠。下半年,随着一批全新的商业项目开业,更多首店将集中亮相。
商贸业的复苏,是城市烟火气最明显的体现。早在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发布,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明确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以及创意活动,并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资金支持,也加大对于小店的纾困解难力度。
首店经济迅速回暖的背后,更离不开“店小二”的周到服务。6月1日,法国知名品牌凡妮莎·布鲁诺上海首店领到营业执照,背后就离不开南西功能区投资服务中心的跨前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品牌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中国区域总公司的注册手续,得以在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第一时间开业。
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未来将优化首发经济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活动报备、通关便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创新供给,为新品首发活动和首店落户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布局新赛道-
放大对经济牵引赋能作用
在疫情后的恢复与重振期,拥抱“新赛道”越来越成为上海众多企业关注和思考的重点。作为国内高端装备行业龙头,上海电气集团日前全新组建了新能源公司,并将以新理念、新模式步入“绿色低碳”新赛道。据透露,落户于奉贤区的上海电气新能源公司,是全市第一批进驻五个新城的功能性总部机构,注册资金达30亿元,未来将成为集团面向新能源开发的统一功能平台、产业支撑平台、创新示范平台。
驰骋新赛道、捕捉新动能——进入7月,本市对“新赛道”的谋划变得越来越清晰和具体。随着上海电气这样的大国企开始大手笔布局,新赛道看起来正越来越成为上海经济对抗外部冲击、提升内在韧性的战略举措。
目前,上海最看好、最关注的新赛道,以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元宇宙以及智能终端等为代表。7月初,首次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新赛道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产业的总规模要突破1.5万亿元,不仅要涌现出一批“杀手级应用”和爆款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新赛道的牵引和赋能作用,带动千行百业转型。
以上海电气新能源公司为例,它将瞄准打造电场运营、碳交易、综合能源管理等全方位的运营体系,从而与集团公司的传统优势产生“化学反应”,为能源装备开辟转型突围的道路。类似地,上汽集团也将智能汽车这一“智能终端”视为转型的关键。依靠自主品牌的智能网联汽车,上汽正快速走出疫情阴霾,6月,其自主品牌乘用车单月销售实现75%的同比增长。
新赛道之新,需要不断培育,夯实基础,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和制度创新力度。据透露,目前,本市正结合新赛道特点,加快谋划布局新一轮重大新基建和标志性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努力完善创新和产业生态,打造新赛道创新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平台,扩大特色产业园区服务能级和范围。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新赛道更好成为当前促进经济恢复重振的重要抓手。
作者:徐晶卉 张懿 唐玮婕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