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点,肖鹤许在前置仓门口停了车,冲进站点,总算感受到空调吹来的徐徐凉风。肖鹤许今天值晚班,早上已送了四车约30单,随身带着的水壶,在太阳底下晒得发烫。“今天太阳猛,水都是温热的。”他笑笑,冲到二楼休息室,一口气喝光一瓶解暑的盐汽水。
这几天,上海的气温飙升,行进在大街小巷的配送小哥堪称高温下的“逆行者”,踏着热浪为用户带去服务。肖鹤许笑称他自己是“三色杯”——手臂、身体和脸已是三种颜色。而受疫情影响,肖鹤许在配送过程中需要全程带上N95口罩,十分闷热,脱下口罩的那一刻,“口罩脸”一目了然。
晒成“三色杯”,需要一个冬天来复原
肖鹤许是叮咚买菜中鑫前置仓的配送员,入职已经4年了,对比往年,他笑称这个夏天的“装备”更齐全——带上口罩后,全身上下只露出眼睛,不相熟的朋友根本认不出。
受疫情影响,前置仓对于防疫的要求提升。肖鹤许在出门送第一单前,需要先扫描场所码、测温、抗原检测、亮绿码以及做核酸,然后对车辆消毒,这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不仅如此,公司要求配送人员必须佩戴N95口罩,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但肖鹤许说这是应该的,每次他都会把口罩带子稍微拉松一点,“不然一天下来耳朵要断了”,但他并没有想到,夏日的阳光很快就把他晒成了“口罩脸”——脱下口罩的时候,两边各有两条白色的勒痕,藏在口罩底下的皮肤,显然淡了一个色度。
这几天上海高温热浪,今天全市最高气温多在35~37℃,配送员只要出门跑一趟,就满身是汗。经验丰富的肖鹤许早早就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除了长裤T恤的工作服之外,戴上夏天专用的头盔和N95口罩,还带上了冰袖。他说,因为从事配送工作,难免会磕磕碰碰,一个夏天能消耗8副冰袖。
全身都做足防晒措施之后,肖鹤许笑称自己成了“三色杯”,身体是一个颜色,冰袖下的手臂稍黑,脸和手的色度最深,“需要一个冬天来复原”。
一天要爬几十栋楼,看清单调整路线
夏天来临,用户的线上“菜篮子”也发生了改变。“夏天大家买得比较多的是矿泉水、冷饮、西瓜等产品,体积大、分量沉、易融化。”肖鹤许说,这给配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肖鹤许所在的中鑫站,周边以老小区居多,这意味着八成的单子需要爬楼梯,一个早上,他就爬了十几栋楼,成箱的水和饮料往楼上搬,中途得歇个好几次。
下午2点不到,短暂休息后的肖鹤许又接单了,分拣好的订单被装进6、7个大袋子里,助动车的前前后后都塞得满满当当。他告诉记者,每出一次车,大约会送7、8个订单,夏天的时候,他会事先看一眼订单,如果有活鲜产品、冻品以及冷饮雪糕等产品,他都会及时调整路线,“冰淇淋等冷藏、冷冻食品虽然全程进行冷链配送,但炎炎夏日,希望送到客户手中时,冰淇淋依然能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味道。”
为应对高温天气,叮咚买菜也会安排给一线小哥发放高温补贴,给大家准备消暑降温的饮品。记者在中鑫站二楼的休息室看到,绿豆汤、盐汽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一应俱全,站长张金磊说,冰箱里也储存着较为冰爽的矿泉水等,方便骑手在回到站点后及时补充水分。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