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以来,在沪藏两地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为大家,把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雪域高原,助力对口援建日喀则五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海援藏联络组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海援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接续奋斗,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共谱对口援藏工作新篇章。
一条宽近6米的硬化道路,连接起索盖村104户人家。格桑花迎风绽放,河水缓缓流淌,水车悠然转动,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就是江孜县的索盖小康示范村。索盖村位于349国道旁,距江孜县城5.5公里。从拉萨前往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和日喀则市区,必须经过这里。因此,有了“黄金走廊”的美誉。
三年来,上海援藏打造乡村振兴江孜品牌。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年堆乡索盖村筹划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探索江孜乡村振兴示范升级版“6+模式”,实现产业+文旅、就业+培训、文化+教育、生态+生活、交融+数字、党建+自治,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示范。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张毅说:“从索盖村到红河谷园区一带,是江孜‘现代农业黄金走廊’。从景观改善到农业产业升级,每一个环节都吸收当地劳动力参与,既增加收入,也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和技术积淀。这里积累的经验和人才,日后将辐射整个江孜县的乡村振兴。”
日出江孜宗山
小康村有实惠,村民愿意跟着干
曾经的索盖村,通往村民家的路是沙石路,狭窄破碎。每逢雨季,水洼四起,缺少照明,出行很不方便。村集体的年均收入仅一万余元,经济发展水平低。为此,上海第九批援藏江孜小组将索盖村的改造作为团结群众、振兴产业的突破口。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发改委副主任郭誉亭全程经历了索盖村的变化。项目进行期间,每周五下午,郭誉亭召集乡里、村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开项目推进会,对各种问题做到三天内答复解决,保障工期,体现了上海援建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优、效益高的特点。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住建局副局长刘瑞峰表示,在建设中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群众获益——雇用本村农牧民1150人次,调集农牧民机械95台,直接带动村民增收26万余元。比如,村民次仁有工程建设的经验,他承接了15栋房屋外立面的修整粉刷和道路铺设、水渠建设。通过雇佣劳动力、租赁村民机械让群众增收,也成为后续援藏项目的普遍经验。
改造完成后,道路硬化,户户通路。村宅外立面融入民族元素。村民普顿珠说:“现在出门脚不沾泥了!援藏项目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升级手工业品生产模式的方法,让当地百姓增收、产业增效
青稞、奶和蜜串起生态农业明珠
小康示范村的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年堆乡地处年楚河流域,水系发达,地势平缓,向来有西藏粮仓的美称。不过,这里的粮食加工产业薄弱,过去只能以低价出售原粮。为鼓励群众探索增收渠道,上海援藏江孜小组牵头与村民达成共识,在建设有机青稞科技示范种植项目。种子费用由公司出、有机肥料由公司提供,粮食收购价由相关企业保障。
在此基础上,推进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有机青稞拓展出青稞酒、青稞饼干、青稞薯片、青稞代餐粉等深加工产品,打响了江孜青稞品牌。为了呵护青稞产业,上海援藏干部在各环节牵线搭桥,推出方便携带、更受市场欢迎的罐装青稞酒,其瓶身由宝武钢铁集团提供。
红河谷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黄金走廊”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汪芳表示,园区从上海获取技术、种源及设备,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将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提供上海市场,从而带动当地及周边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此外,园区还持续吸纳本地大学生实习、就业,使一批青年人才积累产业经验,走上创业之路,为江孜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尼玛普尺是江孜县人,开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主要原料就是青稞。她说:“我父亲在上海援藏力量的支持下开办了合作社。上海援藏支持建设大学生就创业指导中心,在指导中心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解决创业中的一系列问题。”
江孜县夏尔岗林卡营地
磨坊麦香里是藏地农耕文化韵味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文旅产业。凭借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和年楚河流域农耕文化,上海援藏帮助当地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文旅休闲产业。
漫步观光栈道,风吹麦浪,脚下溪流潺潺,青稞铺满大地,与远处的宗山古堡互相映照。上海援藏江孜小组投资建设的“黑爸爸水磨房”隆隆作响,不时有附近农牧民群众开着手扶拖拉机拉来几大袋青稞。磨坊成为了展示青稞传统文化的窗口,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这里已经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从索盖村出发,沿着年楚河往北约十公里,就到了夏尔岗林卡。这片林地以杨树和沙棘为主,有一条水渠蜿蜒而过。林地外为一片草场。每到雨季,绿草茵茵,牛马成群,尽显高原生态之美。过林卡是西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忙完春耕,约上亲朋好友,带上美食,打藏牌、做游戏,一片欢乐的气氛。
江孜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群众需求,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筹划了夏尔岗林卡营地,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夏尔岗村牵头成立了江孜县年麦生态旅游合作社,负责营地的经营管理。它的成立运营,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林卡营地运营头三个月,营收已达42万余元,产生利润12万余元。为了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合作社还建立了分红机制,净利润的20%用于日常周转、20%用于设备维护、60%用于按股份分红。
难怪江孜的乡亲们都说,他们的生活像蜜一样甜。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赵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