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应急小分队队员坐在流动采样车上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工作人员通过人性化的温情服务,打通核酸检测“最后一米”。采样小分队专门为特殊人群上门采样。制图:冯晓瑜 志愿者通知居民核酸检测。
编者按
昨天,上海在全市开展核酸检测,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居民区、沿街商铺,总攻决战在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目标是尽锐出战、以快制快。
面对全覆盖的核酸检测,究竟该怎么“打”法?
实战中,除了各社区的定点采样外,还有部分“穿插连”般的特别小分队,他们流动在社区和街头巷尾之间,哪里有紧急任务就赶往哪里,哪里需要支援就紧急补台,成为超大城市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穿插式检测大大提升效率4000余人3个半小时完成
在“5+1”应急小分队助力下,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昨天仅用3个半小时,就完成了4000余居民的核酸检测。
其中的“5”,是指小区5个块区中的5支小分队,他们创造了“楼道小循环、小区大循环”的穿插式检测法,大大提升效率;“1”是指由8名滞留小区的加梯工人组成的特殊分队,他们利用“神奇三轮”运输物资,方便“大白”们转移补位。
“为做好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5+1’应急小分队摸索出的方式安全高效,起到了很大作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卫华这样表示。
梅陇六村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共有54个楼栋,均为无电梯老公房。居民中近半数都是老年人。此前虽进行过多轮检测,都没有像昨天这样充满紧迫感。
清晨6点,每个楼栋里两名志愿者准时就位,一人从六楼往下通知,一人从一楼向上通知,遇到特殊困难人群,就为他们设“绿色通道”,先下楼。
核酸检测点就在相邻块区的中间区域。志愿者“大白”引导居民保持两米间距。
不同楼层居民不打照面,也不和其他区块居民产生交集,这套穿插式检测法,是在此前几轮检测基础上,反复打磨总结而成。昨天虽是第一次用,却十分顺利。
卫华透露,应急小分队由楼组长带领年轻志愿者组成,共计百余人。他们不仅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还协助居委会兜住了小区收发快递、配药和物资发放等各项民生事务。
“我们还有一支很特殊的应急小分队。”卫华用“特殊”形容8名加梯工人。8位师傅各有特长,小区封控以来他们组成专业维修队,“哪家漏水、哪家马桶堵了,他们都能搞定”。
昨天上午,这辆三轮车在检测现场发挥了大作用。由于每个区块居民人数不同,有的点位先做好,医生要赶去支援别的点位,“神奇三轮”就载上医生和采样物资迅速补位。
敲开一扇扇封闭的卷帘门为沿街商铺600多人采样
凌晨3点半,格外寂静,徐蕾和丈夫一路披着夜色,来到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门口。昨天全市开展核酸筛查工作,第一康复医院集结200人,编成多支应急采样小分队,前往杨浦区控江路、延吉新村等多个居民区支援核酸检测。
医院门口,同事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第一件事就是接受“核酸”,之后草草扒拉几口早饭就上了车,换好防护服,等待车辆发动——大家目的只有一个:把效率在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一点、再提升一点。
徐蕾的任务相当于物资协调和补给员——在负责区域内流动补给,她一天内穿梭于五六个小区的多个点位,协调物资,“不知不觉,竟走了三万多步”。
同为应急小分队,楼烨芸所在的小分队的任务更为特殊,负责为沿街商铺、楼宇酒店、学校宿舍、环卫清运车队等“框在居民区之外”的人员开展检测。这样的流动小分队每支队伍配备两位医务人员,同时还有社区志愿者或城管、工商工作人员。
清晨5点55分出发,她所乘坐的流动采样车绕着延吉社区一圈圈地跑,看到有需要做核酸的就停下来。她们还提前打印了地图一路行驶一路标记,“抓紧时间,早一点完成采样,就能早一点看到检测结果”。
除了在楼宇、酒店下“设摊”,流动采样小分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沿街商铺做核酸,延吉新村街道沿街商铺多,需要采样人员一路敲开一扇又一扇封闭的卷帘门,“我们两个年轻的采样人员光鞋套就走坏了十几双”,楼烨芸介绍,没有敲开的门,会有一位党员同事带领的小分队在最后加班“收尾”,“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完成核酸采样”。为了实现“应检尽检”,流动采样小分队早早做好了准备:卷帘门后有的地方没有联网,有的人没有手机,有的人一时找不到身份证,采样人员就用自己的手机帮忙完成登记、二维码生成等前期工作,手势利落。当天,流动采样小分队共为沿街商铺600多人完成了核酸采样。
服务困难群体既采样又应急 流动采样车1小时内抵现场
1小时内,从接到指令到抵达现场,这是应急小分队的重要“守则”。在静安区马路上出现了一辆“敞篷”电瓶车:“大白”坐在车厢,试管器械放置桌上,“火速”赶到居民家。这正是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采样小分队。
昨天,上海全市开展核酸检测。此轮核酸筛查中,这支应急采样小分队负责为老弱病残孕等生活困难群体的应急采样。队员们表示:“既采样又应急,让城市每个人都安心。”
“曹家渡街道某小区有位85岁阿婆需要上门应急采样。”上午7点,接到指令后,队员高玲直接跨上采样车赶往现场。张阿婆所住的是老旧小区,楼道狭窄昏暗。“再难也要上!”高玲敲响了阿婆家门,为其进行核酸采样。
在曹家渡街道,共有1000余名老弱病残孕等困难居民,老年照护达到六级以上的有200余名老年人。为了给这一群体进行核酸检测,小分队早早进行准备,确认地址、规划路线。上门采样完后,小分队会及时将样本送往区医疗中心和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生成报告、及时反馈检测结果。
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叶涛介绍,原本应急小分队是“定点”做核酸,如今升级为“移动核酸采样队”。“真正做到居民不动大白动”。
“我们不光要采样,还要应急。”叶涛介绍,针对辖区内有需要的居民,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为居民们服务,从配药、看病、救治到联系转运、缓解情绪……“居民们足不出户也能解决难题”。
这批应急小分队共有68人,都为身经百战的医务人员,三分之一都为90后。由于24小时连轴转,他们甚至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忘了白天还是黑夜,只记得每一个任务内容。“所有人的努力都是为了我们热爱的上海。”叶涛这样说。
两支小分队“双线作战” 112名特殊人群在家采样
昨天,两辆装满着采样设备的移动采样车,穿梭于宝山区淞南三村百余个楼栋,为独居老人、孕妇、慢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送去上门核酸检测。
在宝山区淞南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展笑笑的特殊记事簿里,需上门服务的特殊人群有112名。在居委会干部、志愿者和“大白”们的合作下,仅用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背后离不开两支“双线作战”的应急采样小分队。
“没办法,我们小区实在太大了。”展笑笑介绍,淞南三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个多层住宅小区,常住人口5400余人,但社区干部仅7人。她也曾考虑过,是否等“大部队”先检测完,再上门服务这些特殊人群。但这会影响检测进度。最后,她决定统筹好各项资源实现“双线作战”,即现场检测、上门检测同步推进。为此,淞南三村被分成8个采样工作片区。两支移动采样小分队各负责4个片区,同时推进上门采样。
“大白”和志愿者穿着厚厚的防护物、携带沉甸甸的采样器材,在楼与楼之间“摆渡”十分费时费力。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社区干部专门协调了两辆电动平板车作为“摆渡车”,以提高检测效率。
此外,应急移动采样小分队还不断复盘流程、优化细节,“每个人能节省下一分钟,加起来就是一个多小时”。为加快移动速度,每支应急采样小分队与一名资深司机搭档,实现“上车即走”。司机来自于居民志愿者,对小区熟门熟路,能迅速在脑海中规划出最佳路线。
应急移动采样小分队的高效率,还离不开一个刚启用的小秘诀——提前贴好条形码。此前几轮核酸采样中,大多由“大白”手持PDA上门。但无论是机器联网还是登记二维码,总免不了花费几分钟。为此,他们在上门前便将特殊人群的采样条形码提前打印出来。“上门时,只要核对好信息,就直接贴管、迅速采样。”这样减少接触时间,还提升采样效率,保证居民与“大白”们的安全。
作者:周辰 刘力源 占悦 王嘉旖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