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南溪园小区进行了封控管理。作为一个老式居民区,南溪园常住人口有3700多人,其中有近75%为老年人及外来人口,而目前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仅有7位,要同步保障科学有效管控和居民生活需求,挑战空前。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南溪园居民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坚守在防疫一线,与此同时许多热心人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为社区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特殊的大白
在南溪园,居民志愿者们往往被分配在辅助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岗位上,一般用不着穿防护服,但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居民志愿者,不仅常常以“大白”的面貌出现,还经常进入封闭管理的楼栋。这位“大白”是南溪园居民徐雪翔,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闸北中医院的一名医生。
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的那天,徐雪翔刚刚结束夜班回到家中,而前一天白天,她作为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近3000人次的核酸采样。小区封闭的前两天,本是她连续工作多日以来终于轮到的一个短暂假期,但得知小区封闭,人手紧缺,她当下就决定走出家门,成为志愿者的中的一员。
封控楼栋中,有居民刚完成股骨头手术,需要换药但却无法出门,这时徐雪翔的专业技能就派上了大用场。她换上“大白”防护服,为居民上门换药、解答医疗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缓解了居民的焦虑。
有类似需求的居民共有三、四位,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全套“大白”装备徐雪翔要穿脱三、四趟,而这个步骤是最为繁琐耗时的。“光是手套就有三层,每脱一层要进行消毒再继续下一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接触任何人或物品,结束后还要对环境进行消杀。”徐雪翔告诉记者每次脱“大白”装备都会出一身汗。
除了为小区病患提供帮助,空余时间徐雪翔也不会停歇,而是会帮助居委会工作人员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或为工作人员们普及防护服穿脱注意事项等防疫专业知识。
“在我心里有张地图”
和徐雪翔一样,认为防疫关头自己当仁不让的还有社区助残员沈荣华。
“在我心里有张地图。”沈荣华告诉记者,他在小区助残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5年,对于小区地形,尤其是残疾人都分布在哪些楼栋心里十分清楚。“很多志愿者可能未必熟悉小区的情况 ,所以我理应多做一点。”
自小区进入封闭式管理以来,沈荣华就时刻关注自己工作群里的消息,一旦小区残疾人有需求,就立即与居委会对接解决。
肢体残疾的居民王老伯(化名)家属被隔在了小区外,用餐成了问题,沈荣华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便安排人员为他送餐上门。同样肢体残疾的赵师傅(化名)无法外出就医,沈荣华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立即制定了由志愿者上门帮助换药的方案。对于不常出门、也不太会使用智能通讯设备的老年残疾群体,沈荣华就通过询问周围的邻居来确认他们居家的状况。
除了从中协调帮小区的残疾人解决困难,沈荣华与同为助残员的妻子严素梅也参与到了一线的志愿工作中,为社区的残疾人申请检测码并引导他们走绿色通道进行检测,此外还配合居委会一起为居民送饭、送快递。沈荣华本身行走不便,妻子严素梅更是骨折刚刚康复,但夫妻二人从未退却,“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个凳子歇一歇。”在一轮又一轮的工作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志愿者许娜与她的丈夫本不是小区的居民,但由于当天从小区经过,两人被封在了小区。小区封闭期间要住在哪里?洗漱、用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度让她十分着急。
“居委会工作人员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为我们找来了床、被子、洗漱用品,到了饭点用餐时,也会想到我们,叫上我们的一起。”徐娜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对于居委会工作人员们的感激,她与丈夫选择了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被偶然封在小区的,除了许娜夫妇,还有黄先生、茆先生二人。虽然他们四人不是小区居民,但都积极参与了志愿工作。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