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再有什么困难来找警察,我们竭尽全力想办法。”年关将至,松江分局新桥派出所民警林江放心不下日前救助成功的一名流浪人员,来到他的临时居所看望。
“我要多挣一些钱,回家和亲人团聚”,为了实现老张的心愿,新桥派出所为老张联系到当地一家园艺公司,介绍他到这里工作。
而在这个暖心救助故事的开头,却发生了流浪汉追打辅警队员的一幕。为何老张会对警方的救助援手如此抗拒?新桥派出所在居委会、救助站、镇城运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处置下,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为老张找到了他的家人,更用“有温度的执法”解开了老张的心结和偏执,解决了老张的生活现实困难,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从源头清零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议事平台凝聚力量 流浪汉获救助
2021年岁末,新桥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了瑟缩在寒风中的流浪人员老张。本欲将其带回派出所了解基本情况,再联系救助站予以救助。不料,老张不仅极其抗拒民警的提议,甚至还情绪激动地追打辅警队员。
民警将其控制后带到派出所内,此时的老张仍然拒绝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依法对其违法行为处以行政拘留的同时,我们也很关注老张的命运,不愿看到他重新流浪”,处置民警林江说。
为了真正地帮助到老张,林江果断将他的情况上报至派出所——镇城运中心会商议事平台。这一平台基于社区民警兼任村居干部的优势,对辖区内的隐患问题做到一事一议、能清尽清,还能在必要时提供外部支援。
议事平台汇聚起处置合力,老张在救助站有了临时住所,过去的生活轨迹则在许多人耐心寻找下出现了大致轮廓。此前的40年里,老张一直四处流浪为生,一辆捡来的自行车是他全部的家当,他转辗来到松江区新桥镇后,看到闵松路近莘砖路跨线桥下人迹罕至,于是便在桥洞内安了“家”,没有身份证、手机的他,只会偶尔会去附近一家小商店购买必要生活物品。
由于相关信息未能比对出结果,老张的身世仍然不明。“天气这么冷,露宿桥洞多危险啊”,民警试图劝说老张,但他依旧不理不睬,不愿多讲一个字。
一顿川菜解开心结 他重燃生活希望
老张在救助站住了没几天,新桥派出所又来了一位民警。
“第一次看见老张,他躺在被子里,对有人出现无动于衷”,民警张军回忆。作为一名“老刑侦”,张军马上做出判断: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老张对人情有些淡漠,看门见山直接问的方式并不适合。
张军不急不忙地摆好桌椅,和老张闲聊起来。聊天中老张透露,自己十几岁就离家打工,开始时连续几份工作都被骗,饱尝艰辛,因此“以为社会就这样,所以才选择流浪”。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张对民警有抵触,他需要尊重和理解”,张军倾听着,同时回传关键信息,由派出所指挥中心进一步核查。聊天中,老张表示,想让民警帮忙找一辆自行车,“车筐里有我这几十年攒下来的钱,大概有五六千元”。收到消息后,民警立即到老张之前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寻找,并顺利在绿化带中找到了自行车和老张的积蓄。
听说东西找到了,老张立即表现出了高兴的情绪。张军抓准时机,问起了老张的家乡。根据老张所述的当地名胜古迹,派出所锁定了老张的家乡在四川某地。临近中午,张军特意从川菜馆点了川菜外卖,平时饥一顿饱一顿的老张突然吃到家乡菜,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老张主动聊起自己家里的事,家里几口人,还有自己大名、小名都告诉了我”,张军说。
由此,老张的身份最终得到确认。很快,来自家乡三妹的电话打到张军手机上,老张与阔别四十年未曾联系的家人重新建立了联系,并约定全家会在老家等待老张尽快回家。
从抗拒到交心,新桥派出所的民警说不清自己有何秘诀:“找准他在乎的人、事、物,尽力帮他实现,把他在意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
目前,老张在新桥镇有了固定居所和稳定工作。他每日认真工作,打算攒到钱就回家,日子有了奔头。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们轮流上门看望,将自己电话抄在纸上交给老张。“我们还和他常去的小商店建立了联系,请老板关注老张日常状态,有问题及时联系民警”。
据悉,在成功救助老张后,新桥派出所已经与居委会城管等多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内废弃厂房、涵洞、隧道、桥洞等地开展常态化排查,确保发现流浪人员等情况后及时有效处置。
作者:周辰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