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上海发布上一则来自基层抗疫人员的留言让许多人猝不及防地“破防”了。三天熬两个通宵、五天只睡十个小时……许多市民在看到疾控人员的留言时被他们的默默付出而感动并纷纷表达敬意。
其实这样的基层防疫人员也遍布杨浦的各个角落。“大白”们始终昼夜接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守护着居民健康的防线。
疾控特种小队,活跃在每处“战场”
与新冠的斗争已经持续2年,大家可能已经对疾控流调和实验室监测工作非常耳熟。其实,杨浦的抗疫战场上还活跃着另一支特殊的队伍——环境监测小队。
小队里有些“老兵”,拥有近30年的防疫经历,历经甲肝、SARS、汶川地震等大事件,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从留验点的建立到隔离点的设置,从清洁区到缓冲区再到隔离区的现场实地应用和指导,无不蕴含着经验的积累和责任的担当。
两年来,相关监测工作,从机场物流仓库徒步3万步,到海鲜市场冷链不惧腥臭,从小区商超物流、体育健身场馆的复杂轨迹排查,到老年活动室社区网格中心的耐心解释宣讲,从医疗机构环境的周周采,到隔离点客房的“逢阳”必采,还有各类运动赛事、重大活动保障以及驰援兄弟疾控,每一天每一次都留下了队员们辛劳的汗水。
环境监测小队就是一支特种部队。散,则在流调组、电话组、运输组中发光发热;聚,则凝成一座坝,全方位抵挡病毒的来袭。
两年“实战”,实现梯队式拉网流调
近几日随着本土疫情反复,上海流调及核酸检测频次有所增加。杨浦区疾控中心防疫科副科长、现场流调组组长乔鹏表示,由于此次上海圈定的中风险地区是奶茶店,出入人员均是年轻人群,年轻人群轨迹涉及多为公共场所,例如看剧、剧本杀、KTV、网红餐饮等,人群聚集程度高,流调工作也呈指数级增加。
绝不错看、也不漏看,精准流调是精准防控的基石。目前上海市区三级流调梯队近3100名流调人员历经两年“实战”,实现梯队式拉网流调,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兜底。
正确佩戴口罩与否,是流调判断风险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乔鹏说,流调工作要综合考虑接触距离、接触时间、个人防护佩戴规范性等多要素。他举例,如果确诊病例一方佩戴口罩不科学,风险等级则从严判断;如果确诊病例在密闭空间内(电梯等),接触人群未戴口罩,也会从严判定。接触时间来看,如果1米范围以内,面对面接触1-2分钟以上,从严判断。
流调每个时间节点都不能留白,密接、次密、高危筛查等流调落实到具体工作,点位都必须写好,这就要求被流调者的高度配合。近期杨浦区疾控流调人员、实验室核酸检测人员全天24小时在单位待命,随时出动,经常连续几十个小时在岗作战。落实终末消毒的人员也经常半夜背着沉重的消毒箱出去消毒。
双休日,核酸检测点愈发忙碌
在上海,近段时间市民的核酸检测需求量呈现逐步攀升趋势。一部分人员因工作出差需要紧急做核酸,也有部分学生群体、务工人员等因返乡需求,提前来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双休日,在松花江路上的杨浦区中心医院核酸检测点,市民排队做核酸。来自上海电力学院的张同学说:“我已经买好了回老家河北石家庄的火车票,下车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就赶着来做了。”现场另一名检测者查先生,因为近日要前往海口出差,也赶来做核酸,“我需要在登机前的48小时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也有一些市民主动来做核酸检测。“我在一家食品厂上班,当前不少地区出现了疫情,春节也马上到了,我来做个核酸也放心一点。”戴先生说。
杨浦区中心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斌表示,从今年10月以来该检测点24小时向市民开放,近些天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检测人员明显增多,“1月13日达到1500人,1月14日达到2800人,1月15日达到3000人以上,除了社会人员外,我们检测点也承担了2+12社区健康管控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
在杨浦区中心医院核酸检测点,为应对日趋增多的检测者,医院方面增设了信息登记和采样窗口,提供24小时服务,还建立了一支应急采样队伍,哪里有需要,就可以随时增援。“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8点是核酸采样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排队的人特别多,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错峰来采样。”王斌表示。
急速48小时,他们这样做
“有任务了!”
22:3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准备休息的鞍一(3)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华赶紧穿上外套,迅速记录下需要流调并进行闭环管理的小区信息,开启了“急速48小时”工作模式。
“居民都非常配合,接到电话通知后,在家等待工作人员上门。”陈华说,小区还有不少老人,他们晚上睡得早,多次敲门也联系不上,便等到早晨5点再次上门。至次日11点左右,小区所有住户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全部完成。
陈华说,那一天“很累,但心是暖的”。因为社区志愿者、街道干部、共建单位、“兄弟”居民区还有医护人员、民警等等,都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守牢防疫前线。共建单位工商银行杨浦支行送来防疫慰问品;支行青年志愿者们穿上防护服,协助社区收取住户生活垃圾,为独居老人送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所需;鞍一(2)居民区的居委会干部们也赶来支援,协助坚守现场……
居委会干部高兰敏的防护面罩起雾了,看不清楼梯阶梯,踩空了很多次,依旧坚持跑上跑下为居民核实信息。等到工作基本完成,她才找了一处空地,迎着风口,让风吹散面罩中的雾气,而后再次投入防疫工作;有的小组成员腿都开始打颤了,仍坚持忙碌着,七八个小时没喝过一口水。
他们的一句话,让人瞬间“破防”
在浦东机场的抗疫一线,来自杨浦的“大白”们星夜兼程,在机场点位和转运途中忙碌着。
近日,浦东机场杨浦登记点位迎来了一位从国外返回上海的旅客,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旅程,表现得非常焦虑。此时来自杨浦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杨涛,不急不躁,耐心向她讲解政策,并在这名旅客拉着两个沉重的行李箱艰难登车时,主动上前帮助。
忙完之后,杨涛已是满头大汗,但他还主动招呼大家坐稳,系好安全带。到达隔离酒店后,杨涛又主动帮助她把行李搬运到指定位置。这名旅客走到杨涛面前,对他表达谢意。杨涛说:“我们只是希望大家的隔离生活,能有一个温馨的开端。”
请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感谢辛勤付出的“大白”们!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转载: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