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崇明生态岛的各轮规划,都设立了明确的指标体系。这是《发展纲要》的关键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和评价生态岛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一轮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十个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类,包括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土壤健康度优良点位比例、生态空间(滩水林田湖)占比、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长江河口水生生物旗舰物种种群数量。
生态价值实现类,包括碳排放量、生态产品总值(GE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事业财政支出、公众综合满意度。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表示,这些指标体系体现了三方面特点。
首先是做到了延续继承,保持连贯性。对于上一轮指标体系,取消已经实现的,或不能很好体现未来崇明发展的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园区外污染行业工业企业占比”;保留“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事业财政支出”3项指标。
二是提升创新,突出前瞻性。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热点、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将上一轮《纲要》的“森林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有率”“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等指标,综合考虑后创新性地提出“生态空间(滩水林田湖)占比”指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单位GDP综合能耗”等指标,结合最新发展要求提出“碳排放量”指标;将“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扩大考核范围,升级为“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市、区、镇级河道断面)”;将“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升级为“土壤健康度(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土壤生物)优良点位比例”;将“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升级为“公众综合满意度”。
三是科学论证,注重操作性。经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意见,对指标内涵、测算口径、目标值进行反复论证,特别是对于“长江河口水生生物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生态产品总值年增长率”“碳排放量”等仍处于研究阶段的创新性指标等进行重点研究,做到各项指标可量化、可测算、可考核,确保指标能够落地实施。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深化细化任务分工,夯实部门主体责任,滚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考核机制,锚定目标、压茬推进,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作者:史博臻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