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金融环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而“大院大所大校大企”集聚的徐汇区,将发挥强大科创策源能力、完备产业生态体系这两大优势,从空间载体、综合服务这两端发力,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人才集聚,由此充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联动发展,助推区域产业、科创进一步跃级提升。
今天(25日)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透露:徐汇区将打造以徐家汇、衡复地区、徐汇滨江为核心的“金三角”现代金融集聚区,以顶尖载体吸引顶尖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创新,正式发布“徐汇金融十五条”,对新迁入的金融机构和人才给予奖励,打造以金融科技为先导、资产管理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助力上海建设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开辟新赛道:将科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金融机构打开新空间,为产业提供新赛道,为金融人才打造新磁场——徐汇区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现代金融产业集群”的现实路径。
徐汇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汇集了中科院上海分院、有机所等121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667家高新技术企业。也集聚了浦江实验室、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微软亚研院、亚马逊AWS等国际顶尖创新平台。区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
如何更好地将这些科创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潜力?
近年来,徐汇通过打造完备产业生态体系,促进金融业与科技的进一步交融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家。特别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四大战略产业集群布局清晰,且相互交融,放大了产出——微软、亚马逊、腾讯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集聚在徐汇滨江,“上下楼成为上下游”;得到科技赋能,网易、米哈游、巨人等纷纷发展为全国前20强数字文娱企业。
打开新空间:顶尖载体“集群”推进
“金三角”现代金融集聚区,正形成集群态势整体推进。
徐家汇地区,总建设体量约90万平方米的徐家汇国贸中心ITC项目,相当于“再造一个徐家汇”,370米高的T2写字楼将于2023年建成。加上存量的17.5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以及100万平方米推进改造升级的楼宇载体,将着力集聚资本运作、财富管理和服务中高端消费的金融机构,打造高层次、国际化特色金融圈。
衡复地区,拥有1000余幢优秀历史建筑、33条“永不拓宽”的风貌道路。梧桐掩映的洋房里弄中,集结着近500家投资机构,环贸广场等现代商务楼也吸引了众多高端投资机构。将在兴国路、乌鲁木齐南路、天平路等路段,打造“小集聚、大分布”的“融入式”基金街区,形成既有私密性、又有开放度,既有顶级感、又有生活味的独立式办公场地。
徐汇滨江,西岸金融城项目,总建设体量约180万平方米,其中60万平方米写字楼将在未来两到五年内逐步建成交付,将引入总部型金融机构、国际化投资机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更具活力、更有张力、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级金融城新标杆。
“金三角”的辐射外延也有载体布局。漕河泾开发区徐汇部分,共有4.3平方公里,目前正大规模推进城市更新,将新增140多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华泾地区,西岸数智谷、西岸传媒港、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产业项目,总体量超过400万平方米。
锻铸新磁场:“金融十五条”让人才近悦远来
当下,徐汇区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需要长期研发投入、具有较强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分类施策,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更多科技资金、金融资本有效转化为现实产业资本。
按照新发布的“金融十五条”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企业,将给予最高3000万元落户奖励;对区金融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将给予最高120万元的个人奖励。区金融办和全市首个实缴资本超百亿的产业引导平台“徐汇资本”,将共同为区域金融资本搭建与产业和科创的链接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在金融资管业务中的探索应用,引导更多优质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和人才服务体系,探索国际金融人才税负平衡计划,加快构筑国际化、高层次、创新性的金融产业生态。让创新的生态业态与高品质生活互融互生,共同筑就这片土地的“强磁场”。
作者:顾一琼 王宛艺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