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路人添一把座椅,为城市增一份温暖。今天,市委统战部、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上海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认捐认养启动仪式。具体认建认养规则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出台,届时,街头巷尾的公共座椅将陆续找到自己的“认养人”,收获到更多的爱护和关注。
从一个小小的座椅入手,上海正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今年以来,上海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分布,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推进建立社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机制。
据统计,截至12月,全市完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9508处,其中新建5295处,改造提升2840处,认建认养523处,社会共享850处。静安寺街道、新华路街道、新天地、龙华烈士陵园周边、杨浦滨江、北外滩、苏州河沿线等区域座椅优化提升成果初步显现。
告别千篇一律,座椅风景也动人
各区结合各自的文化底蕴、城市肌理,塑造独特的景观。
围绕“一江一河”,长宁区在苏河空间构建可以慢慢阅读的风景。苏州河长宁段蜿蜒11.2公里,串联了华政校园、中山公园、风铃绿地等10个活力空间。沿线设置了智能音乐座椅、标准木质座椅、异形栏杆等座椅220组。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小小座椅,长宁区制定了《长宁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力争实现每条主要路段均合理设有公共座椅,每个正重要区域均可舒适休憩,每个景观点位均可游可赏,座椅设置规范有序、彰显个性特色,常态管理精细精致、体现人文关怀。截至今年10月,全区新增共工作已559组,改造提升56组,认建认养13组,社会共享301组。
同样,普陀区聚焦苏州河两岸滨水休闲区域。在市“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设施规划的引领下,在苏州河普陀段21公里岸线优化布局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共新建、提升改造79处。
结合五个新城建设,奉贤新城重点在商业型、生活服务型街道,“十字水街”景观步道及滨水空间、生态廊道、街心花园、口袋公园和江南古镇等公共空间进行休憩座椅优化提升。设计不同风格的座椅,以江南水乡或现代都市为不同的主题背景,与空间细节相融合,综合利用各种可供坐靠的花坛、台阶、矮墙等设施,在座椅的数量和质量上寻求新的突破。
因地制宜,是杨浦区开展这项工作的理念之一,追求与周边人文生态氛围相一致的休憩空间。对于商业、景观空间,提取细节元素融入,节约空间,将精美的植栽灯光与之融合;对于学院周边,则进一步凸显校园氛围,形成“格物致知”的设计理念与美好愿景;对于居住区、亲水区域,注重拉进人和自然的距离,给人亲切感。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个偌大的会客厅,那么公共座椅展现了城市家具中“小而美”的一面。开展这项认建认养工作,也是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人们关心城市、爱护城市的热情。据市绿化市容局介绍,这项工作强化公众参与,加强社会发动,动员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座椅设计设置和认建认养。目前,静安寺街道邀请吕其明、曹鹏、黄豆豆、常昊等社会知名人士认捐休憩座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更是在他捐献的座椅上留下了“为祖国、为党、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是终身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的具体细则中,将着重阐述认建认养形式。不单单局限于捐资,寻找更多元的方式。
同心共美齐推进,展现城市温度
“通过座椅来体现城市温暖”,今年以来,市委统战部把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整合各方资源,牵头市政府参事室、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文明办等部门,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打造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公共空间,创新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城市管理,全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委统战部、市绿化市容局、市政府参事室以及相关区、街道基层党支部建立“同心共美”党建联建工作机制,通过区域化党建、行业党建、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四级联动,实现党建融合、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宣传统合,切实把准休憩座椅提升优化工作的“小切口”,将细微之处的管理服务盲区变成践行人民城市的抓手和支点,让街区温暖随手可触。
市政府参事室把建议意见全过程融入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和实施方案。统战部门充分发挥统战条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优势,建立“市容环境观察员”机制,邀请来自城市规划、艺术美学、公共景观、文化传媒等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意见征询和座谈研讨,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创新赋能。各级统战部门发动了统一战线单位或个人参与座椅认捐认养,很多社会共享的座椅均来自具有影响力的统战条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统战条线单位还从自己做起,纷纷共享休憩场所,为社贡献一分力量。
下一步,这项工作将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品质再提升,结合美丽街区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通过新建、改造提升、认建认养、社会共享等方式,在2022年内再优化提升5000处以上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二是标准再完善,抓紧研究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探索形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管理导则。三是参与再深化,继续扩大社会市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发动社会参与座椅认捐认养,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