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吴江10kV胜丰线,电流92安,负载率为23%,青浦10kV商6线电流为99安,负载率为26%,满足互相转供条件,能够满足两地迎峰度冬保供电需求,随时准备应对寒潮带来的负荷增长。”寒潮即将来袭,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调控组长裴俊正在准备迎峰度冬负荷转移预案,通过实时查看青浦、吴江线路负载情况,他信心满满地说。
青浦的电力调度员为何能实时查看江苏吴江的配电线路负载情况?靠的是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三地供电公司合力构建的“长三角电网一体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三地供电公司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电力垂直调度模式,形成了横向协商调度的工作机制,青吴嘉三地之间的电力调度彻底告别“盲调”, 电力调度更准确高效;实现三地电网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让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内的电网供电末端“毛细血管”用电更可靠。
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再也不用“盲调”了
电力调度员使用“i国网调度运行指挥系统”发令
2019年,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属地能源企业,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供电公司联动创建了全国首个跨省配网互联互通工程后,但由于三地配网调度数据相互独立,影响了联络线互供效率和安全性。随即锚准“配网信息共享”这个难点痛点,集思广益、探索创新,最终从无到有打造出了“长三角电网一体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电网数据全业务覆盖。
“在平台建设之前,我们的调控员无法看到对方的电流和负载率,跨省配网联络线属于’盲调’。”青浦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杨国健介绍:“为防止“盲调”出现纰漏,每次需要三地相互支援的时候,调控人员都只能通过电话反复确认,不但麻烦低效,还要冒着比较大的风险。”
建成的长三角电网一体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利用华东调控云共享信息,通过统一数据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间数据交换,融合了多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运行数据的一站式管理和按需服务,为三地提供完整、准确、多维、高效的数据支撑。谈起新平台的好处,杨国健还算起了“经济账”,“我们实现了三地供电公司共同建设维护一个平台系统,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大致节约投资建设费用200余万元、节省运维费用300万元以上。”
全新协商调度,有效节省电网建设成本
该平台的应用在解决“盲调”问题的同时,也打破了自上而下垂直调度模式,建立了一种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个跨省配网调度构成的全新协商调度模式。
与以往自上而下垂直调度模式不一样的是,这种全新的协商调度模式,基于平台的横向协商工作机制,实现了跨区域电网的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为跨区统一规划提供基础。
“由于上海、江苏、浙江的配网调度业务所遵循的管理制度和调度规则存在一定差异,通过签订电网调度运行协议,编制了长三角示范区互联配电网调度管理规定,实现三地一体化调控运行管理。”青浦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孙毅斌说。
他还向记者透露,基于该平台实现三地规划统筹考虑,目前正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一个供三地共同使用的水乡客厅变电站,供电范围辐射至其他两地,可以缓解嘉善、吴江公司边界区域负荷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有效节约投资建设和维护费用共计5000万元以上。
应急抢修资源共享,抢修调度更快更精准
以往长三角区域各供电单位独立配置抢修资源,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
而基于“5G+北斗”技术支持,该协商调度模式率先打造了跨省数字化故障抢修平台和应急抢修机制,实现“故障-工单-人员-资源”一张网,抢修资源联合配置,抢修驻点联合优化,以就近先行处置为原则,智能调配抢修队伍,实现最快恢复供电的目标,减少居民停电时间。
据了解,通过共享抢修资源,区域内各供电单位共计可减少配置抢修人员30人,按每位员工一年10万元人力成本折算,本项目每年节约人力成本300万元;以恢复故障时间计算,缩短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20分钟。
目前,青浦供电公司通过“长三角电网一体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已成功建立集中统一、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调度一体化运行管理制度,强化电网全业务协同,为今年寒潮来临而导致负荷急聚增长造成用电紧张;为电网故障、检修情况下的负荷转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跨省支援方案,切实有效提升长三角先行示范区的用电可靠性,提升示范区居民的“用电获得感”,为全力践行能源企业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提供支撑。
作者:张天弛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