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彰显国际化的人才导向,抓住国际化的主题,突出国际化的优势,赋予国际化新的内涵,提升国际化的成色,做足国际化的文章。
丰富“国际化”的内涵
按照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展要求,着眼于打造全球优秀人才向往之地、人才资源配置之地、卓越人才培育之地,原创性理论策源地、颠覆性技术发明地、开创性产业诞生地、世界性先进文化交汇地、全球性高峰人才成长地的要求,谋划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展战略。这里,不仅要积极吸引集聚全球各类优秀人才近悦远来,还要把握创新发展、产业变革、人才流动的趋势,把握全球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变迁的新特点,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大海外空间、全球布局的拓展力度,在重视建构让更多海外人才向上海集聚、靠拢的“海外人才的战略”的同时,还要在上海人才“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空间里影响、发展全球人才的“人才的海外战略”“海外的人才战略”等方面多向赋能、多向发力,让上海真正成为集聚全球人才的“强磁场”、配置全球人才的“加速器”、发展全球人才的“加油站”,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整体格局中的关键节点、重要枢纽。
提升“国际化”的成色
进一步深化人才开放深度、广度和力度,厚植竞争优势、造就发展机会、增强流动动力,把最高水平、最佳状态、最前沿领域,具有最全面资源、掌握最重要方向,最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引领力的顶尖人才、战略科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发展好,不断提升国际化的“高度”和“亮度”;聚焦能够引领潮流、创造未来的创新创业创意人才,掌握全球、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专业服务人才,善于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智慧治理的人才,不断提升国际化的“宽度”和“深度”;把最具有潜力和爆发力的全球青年人才吸引过来、培养起来,用梦想、机会、活力,点燃全球青年人才来中国、在上海成长成才成功的激情。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打造丰富的、多样化的人才组合、社群、圈层、网络,让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互动起来,让上海因为天下英才集聚而变得充满活力、更加精彩,也让人才在上海抑或通过上海,能够离世界更近、离成功更近、离未来更近。
优化“国际化”的生态
一方面,要加大“筑巢引凤”的力度,搭建更多世界一流创新平台,深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创新企业,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顶尖科学家论坛、创新联盟等人才培养载体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固巢养凤”,推动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产学研用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同时,用好上海综合优势,着眼于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以友好型环境为核心,用宜居宜业、美好幸福、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人才发展生态、城市软实力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发展人才。此外,还要打响“海聚英才”的品牌,用生动的故事、成功的案例、亲身的经历,不断增强上海对海外人才的感染力、向心力。
站在上海看世界的同时,我们还要站在世界看上海,在探索适应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要求、遵循国际通用规则的同时,抓住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机,特别是要以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突破口,带动海外人才领域的深层次制度型开放,形成整体竞争力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蕴、未来价值的人才制度体系、发展路径,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探路。
作者:汪怿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