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上海气温骤降。但修理技师、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人员仍然顶着凛冽寒风在岗位上忙碌:公共交通全面排摸检查,开启“防寒抗冻”模式;环卫工作者通宵捡拾,铺就干净、舒心的周一上班路;党群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忙开了,姜茶及时备足,公共客厅安上门帘……守一座城,护一城人。天冷心暖,这座城市各方力量,以精细化的暖心举措,让人们稳稳开启这个冬天。
场景一:公共交通出行
昨天一早,巴士一公司国江路停车场内,修理车间首席技师孙华熟练地打开车厢后盖,开始检查公交车防冻液浓度。这是他每年入冬的“必选项”。在此之前,他和同事们已对车辆进行了车轮、车灯、制动性能等方面的每日例行检查。
申城冷空气来袭,巴士一公司开启“防寒抗冻”模式,提前检查所属1500余公交车检查防冻液冰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安排安全人员对所辖线路途经道路进行了全面排摸,保障线路平稳运行。
更暖心的是,包括55路世界路终点站在内的54个“爱心接力站”也将开放,向周边户外工作者提供取暖、热饮等服务。
上海地铁调度指挥中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落实防寒抗冻应急准备。一线调度作业人员严密监控列车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工作预案,做好行车组织,确保运营安全。
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提前部署,平衡各区域内网点供应分布,截至目前,已在60余座加油站布点-10号柴油。
场景二:街头巷尾
昨日凌晨,疾风骤雨下大量枯叶掉落、淤积。若不及时清扫,或将堵塞城市排水口。
为此,来自黄浦城发的2500余名环卫工人,冒大雨、顶寒风,披星戴月地奔赴大街小巷清理,为市民铺就一条清爽、舒心的上班路。
淮海中路清道班班长孙咸广和同事们接到指令,雨衣一披就赶往“一线”。那些落叶沾了泥泞,吸附在路面,加大了捡拾工作的难度。才片刻功夫,大冷天里,孙咸广的里衣就被汗水打个湿透。但同时,一只只大号垃圾袋装满了落叶,一条条马路干净通畅。
在新天地区域,凌晨4点半,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清道班的环卫工人们穿着夹棉防风的冬装,骑上保洁车向各自的保洁路段奔去。通过人工、机械联合作业的模式,清晨,原本沾黏在路面上的落叶被环卫工人们清理一空。还在道路排水口清除雨水口树叶等杂物,确保排水畅通。
场景三:滨江建设者之家党群服务站
昨天午后,室外开启“速冻”模式,室内却暖意融融: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党群服务站的公共会客厅,不时有户外工作者进来歇歇脚、问候一声,保温杯里再灌上杯24小时不限量供应的姜茶。
“他们守护城市建设,我们守护他们安康。”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书记蔡莉萌说。
记者注意到,原本开放式的会客厅已经赶在寒潮来临前,加班加点悄悄装上了透明门帘,“风衣”彻底将寒风挡在门外。“大家围坐在这里暖暖和和”。
“送温暖”活动也如期而至,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围巾、手套、帽子,供工友们自取。大家排着队高兴地挑选着,有给自己的,也为家人“安排”上:戴上毛线手套“今年希望不生冻疮”,红色绒冬帽“适合家里的小女儿带”……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二楼还安排有影片放映,“忙里偷闲,能‘回家’暖暖看场电影,美滋滋的都赶上过年了!”来自山东的工友孙广东感叹。
作者:张晓鸣 王宛艺
图片:袁婧,部分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