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阿依古丽和伙伴一起创立丝露果香公司,线上线下销售新疆特色农副产品。在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下,企业销售渠道不断开拓。那段时间,阿依古丽和援疆干部一起调研,走路鞋子都磨破了两只,但她始终相信上海援疆干部,相信消费协作这个大平台。她的信任和坚持收获了回报,如今“喀什好味道”的批量大客户拓展顺利,线下社区零售也开始火爆。
“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1年,喜欢上海的‘味道’,这座城市的包容精神、奋斗精神激励我越来越自信。”阿依古丽说,“感谢上海!每当我回到新疆都能发现,在家乡,无论是红枣地、杏子林、蜜瓜田里的朴素农民,还是现代化车间的技能工人,脸上都洋溢着阳光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享受收获的喜悦,更是对未来越来越好的憧憬。”
80%以上帮扶资金用于民生,90%以上用于基层,援疆成果甜到百姓的心坎里……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以医疗援疆、教育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智力支持、文化润疆、消费帮扶、乡村振兴为重点,发挥上海优势,全面助力喀什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
智力惠疆: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如果不是罗医生将妈妈抢救过来,真不敢想象我们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在乌孜古的心中,上海援疆医生、莎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罗俊是“一辈子的恩人”。
乌孜古的母亲去年5月初因跌倒抽搐,紧急入院。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罗俊跟家属谈话建议立即植入临时起搏器,家属起初十分抗拒,不愿冒手术失败的风险,罗俊反复思考,决定再次跟患者家属谈话。 “作为医生我必须要有担当,主动承担压力和责任,帮助家属尽快作出决定。”罗俊回忆当时的场景。
望着罗俊无比坚定的眼神,乌孜古认定自己遇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医生,她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母亲的“命运”交给罗俊。最终,患者抢救成功并顺利出院。
去年,上海医疗援疆队伍累计诊疗15242人次,接诊危重症病例1969人次,引入新技术71项,开展手术2895台。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带教2126人次,讲座264次。在他们的努力下,上海医疗援疆成效显著。以“三降一提高”为例,2020年,喀什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降低,分别较前一年下降27.3%、46.65%、34.70%。
人才是稳疆兴疆的关键资源。多年来,一批批上海专业人才为新疆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变“输血”为“造血”。
“带不走”,是上海教育援疆的初心使命。 “上海援疆老师的数量是空前的,能量是空前的,情感交融也是空前的。”喀什六中教务处负责人俞江认为,援疆老师不仅带来了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设施,更是带来了帮助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精湛教学技能的带不走的本地骨干教师。
产业富疆:可持续发展逐步推进
人才的涌入,让新疆的特色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作为科技援疆的重点项目,莎车县阿瓦提村藜麦示范种植基地内,37岁的种植工人艾散越劳动,越感到幸福。加上养羊的收入,他和妻子两人一年接近入账15万元。他喜笑颜开,不久前,他为自己和妻子各购置了一辆新电动车。
莎车的藜麦不愁销路,上海早就在产业链上提前布局。援疆企业闽农达在当地建立了专业化生产车间,大量收购藜麦,制作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产业援疆,将上海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和喀什人文、环境、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食品、服装、旅游等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就近就地就业,这是作为增强新疆“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产得好,还要卖得出,消费帮扶增收富民。上海助力喀什特色产品广泛参与“五五购物节”,并通过“双线九进”,走进上海的高档写字楼、机关单位食堂、社区菜场等,吸引市民购买。2020年,上海销售喀什对口四县农副产品6.58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33%。
文化润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润物无声
眼下,正是巴楚“留香瓜”成熟收获的季节。 “留香瓜”,因“楚留香”得名,天然的香草味又被称为“香草冰淇淋”,一经上市就成为这个夏日的“网红爆款”。
除了传统的产业升级和品牌推广,爆款节目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2020年,古城喀什遇上现代流行文化元素,上海援疆前指将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宝藏行》引入,极限团成员成为“吃瓜群众”代言人。节目播出后一周内,国内大型电商平台销售的巴楚留香瓜订单量相比前一周提升3倍。
文化润疆,润物无声,更多的文化项目正走进喀什,去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旭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喀什四县一校师生作了题为《行走在唐诗的街道上》的讲座,各收看现场座无虚席。此前,上师大人文学院与上海市援疆教育集团签署协议,通过编选“中华经典读本系列”、开设“文化润疆大讲堂”及培训上海援疆集团所属学校语文教师等系列项目,使师生在厚实人文底蕴、陶冶精神情操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
作者:赵征南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