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市民热线涉“物业管理类”案件同比下降10.3%,各小区公共收益入账2.01亿元……投诉率降了、“钱袋子”鼓了,在闵行区,“红色物业”带给社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大量人口导入,闵行区基层社区治理面临新挑战、新要求。闵行全区有1000多个小区、27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曾几何时,反映小区管理方面的投诉占全区总数的21.5%,位居十大热点信访榜首。
为破解这一难题,闵行区从2017年开始探索党建引领的“红色物业”,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有效扭转物业服务满意度低的情况。目前,闵行区所有小区100%创建“红色物业”,200个小区成为示范社区,“美好生活合伙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好“三驾马车”,切实解决社区“停车难”
600个地面车位、1200辆私家车,曾经,颛桥镇龙泽苑小区的居民每天都要进行“抢车位”大战,没抢到的只能在小区绿化带、消防通道“见缝插针”。与此同时,拥有403个车位的小区地下车库却闲置十多年,并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若能“唤醒”地下车库,便可缓解社区停车难。转机出现在去年5月,依托“红色物业”机制,颛桥镇引入闵房物业公司,为该小区试点物业“托底”服务。从居民投诉最多的地下车库着手,在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高效运转,对地下车库修缮方案反复斟酌,进行系统改造。历时50天,闲置10余年的地下车库焕然一新,释放的车位切实改善了乱停车现象,邻里关系也更和谐。
▲龙泽苑小区地下车库改建前后对比。
创新用好红色力量解决社区“老大难”,在“红色物业”创建过程中,闵行区各街镇打响了一系列特色品牌,颛桥镇的“颛·管家”就是其中之一。颛桥镇邀请社区党员、志愿者担任“物业服务品质监督员”,居民区团青骨干兼任业委会秘书长,各家物业还成立应急维修队,专治小区“急难愁”。一系列“内外兼修”的举措切实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活力。
数字化赋能,“智慧安居”提升治理能力
在“红色物业”实践中,毗邻“四叶草”的新虹街道在闵行区率先研发物业监督评价系统和2.0版“物业服务直通车”。物业管理问题实时采集、“一键派单”和事后评价的闭环流程让社区物业管理有了网购般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街道正全面推进“智慧安居”工程,以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提升“红色物业”精细化水平。
近万个智能烟感设备实现高层楼栋全覆盖,智能消防栓、违停地磁感应、防高空抛物抓拍、楼道堆物感知……依靠这些遍布社区的“神经元”和房管条线数据归集、居民投诉,“智慧安居”平台描绘出一幅数字社区新图景:对于智能电梯运行、小区违停、高空抛物等问题实时响应,全程智能分析、自动派单。记者注意到,6月新虹街道自动发现案件数量达6300余起,居民投诉仅有8起,处置率达到100%。
“数字化是手段,落脚点还在于提升治理能力。”在新虹街道房管办主任周玮看来,不仅是发现和处理事件“好用”,由大数据生成的综合评价和健康画像,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倒逼物业管理模式改革。“这份‘体检报告’涵盖房龄、服务收费标准、房屋维修资金等硬件指标,也包括党组织引领力、物业服务能力、业委会自治力等评价,更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和建议。报告将实时推送给居委会书记和物业经理,方便精准施策、同时也是物业企业‘红黑榜’的依据。”周玮介绍说。
党建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居民品质生活幸福感
在一项针对闵行区“红色物业”的调研中,80%的受访者对小区物业服务表示满意,称“红色物业”提升了幸福感,更有达九成的人表示提升了其整体生活品质。
“红色物业”推进过程中,闵行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8年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定期评估推进情况。推动公安、房管、城管等执法力量下基层、进社区,让居民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有方法推动社区治理。
此外,闵行区还为“红色物业”创建提供菜单式模板,围绕日常制度、公共收益、物业选聘等6大类25项指标,制定业委会运作规范化评估标准,确定37项评价指标和综合标准,并开通“闵行物业行政监管评价系统”,由大数据自动生成白皮书,强化物业服务重点监管。在综合评价基础上,闵行近年来共淘汰58家物业服务企业,引入32家优质物业服务企业,105个小区实现物业费成功调价。
眼下,闵行区首创的“红色物业”模式正在上海各基层社区推广。今年以来,闵行区还成立了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组建“红色物业”学院,推动基层党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实现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助力。
作者:周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