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位于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车站的上行线处最后一对25米钢轨被施工人员顺利焊接连通,标志着14号线全线轨道顺利贯通,为下一步全线电通及开通初期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14号线西起嘉定封浜东至浦东金桥,贯穿上海城区市中心,途经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正线全长约38.5公里,是继1、2号线之后又一条8节编组线路,共设地下车站31座,其中有13座位于内环以内,约占总数的40%,可与轨道交通网络中其他13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其中,浦东段有6站6区间与东西通道工程合体共建。
目前,由于龙居路站部分出入口及风井的建设受前期动迁腾地影响暂不具备施工条件,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后,将仅满足列车过站运营功能,车站本体暂无法开通。待后续风井、出入口动迁腾地工作完成后,将全力组织施工,尽早将该站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周边地区居民的出行。
多措并举,攻坚克难,顺利实现全线轨通重要节点
14号线铺轨工程由中铁二局、五局负责施工,为确保轨通目标,同时保障工程质量,积极启用新技术新设备,引用全新的轨行区管理系统,通过沿线关键部位设置视频监控、全区间人员车辆定位、车辆行驶预警、洞内语音通话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全线采用预制轨道板道技术,通过轨道道床的工厂化预制,极大地提高了成品外观质量,具有工厂化生产、现场铺设施工和方便维修的特点,同时采用CPⅢ测量技术,提高了轨道的平顺性与稳定性,使乘坐体验更舒适。
在静安寺车站上行线轨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作业面狭小、各专业交叉作业、施工时间紧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各参建单位不等不靠、群策群力、见缝插针,争分夺秒进行施工,在短短4天时间顺利完成静安寺上行线轨道工程施工任务,确保了全线顺利轨通。
直面极限挑战,用足十八般武艺,打造优质示范工程
14号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克服各类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极限挑战,连续攻克工程难关。
静安寺车站过延安路段采用大断面顶管法施工,为国际首例软土地区中心城区大顶管非开挖工法施工的地铁地下车站,为今后市中心区域复杂环境下的暗挖工艺提供了全新的样板。桂桥路站管幕段首次采用了管幕+MJS复合工法地铁车站暗挖建造技术,创新开辟了软土地层暗挖构建地铁车站的新途径,有效解决了常规明挖施工所带来的动拆迁、交通改道、管线搬迁等难题。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首次运用U-BIT束合管幕工法,通过断面预应力施加从而提高管幕的整体性,具有形成的断面尺寸更大,断面形式更灵活,开挖阶段无支撑等优点,国内亦属首例。浦东大道站中间标准段正好与已建大连路隧道斜交,下穿大连路隧道,采用了大体积冻结暗挖施工工艺,冻结暗挖体量约6000方,相当于40个旁通道开挖量。
此外,14号线全线共有5个工点首次运用了封闭式工地大棚,成功解决了“声光尘”等问题,实现绿色施工。尤其是陆家嘴站大棚外观针对陆家嘴整体风貌量身打造,达到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使整个工地几乎“隐身”于陆家嘴摩天楼群中。
科学管控施工风险,为工程装上“保险锁”
14号线全线多个车站基坑开挖、盾构推进、区间旁通道施工过程中均涉及7层承压水高风险土层,施工过程风险极高。东西通道合建段区间盾构均要在“既有东西通道结构下进出洞”,前后累计完成共21次进出洞,上部结构封闭状况下进出洞风险极高。大世界站基坑在电力隧道正上方,开挖面距电力隧道净距只有0.5米,采用坑内外加固和冰冻加固方法进行保护,翘脚幅地墙+冻结体复合墙的形式,为上海地区首次使用。豫园站开挖深度达36米,为“上海最深地铁车站”;昌邑路站开挖深度达35.4米,是浦东在建轨道交通最深车站,为同步建设四线叠加地下五层车站,号称地下五层“汉堡王”。陆家嘴站北侧紧邻“百年威立雅水厂”,歇浦路车站紧邻杨浦大桥桥墩,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全体参建单位通过紧密协作,科学管控,最终顺利攻克了所有风险点。
为盾构按下“静音键”,隧道掘进实现静默穿越
14号线全线区间盾构共20次穿越运营轨道交通线路。长乐路风井~静安寺站区间,长距离砂性土中掘进,先后上穿12号线,下穿7号线,穿越历史建筑保护群。豫园站~陆家嘴站区间为14号线过江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40米,是上海地铁隧道埋深之最,先后下穿沿线众多建筑物、下穿外滩通道及其桩基、下穿黄浦江及两岸防汛墙等。通过精心管理、精细施工、精密监控,成功实现“静默”穿越,沉降均控制在毫米级!
轨道交通14号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浦东、浦西过江联系,有效缓解城市东西部和核心区重要交通走廊的紧张状况,改善市区交通结构和环境,发挥网络整体效益,对上海经济增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晓鸣
图:张伊辰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