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陆家嘴论坛闭幕后的余热尚未散去,上周又有一批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首家”项目以最快速度在上海集中开业。全球最大规模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更是连落“两子”: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拿下“全国首家”,还有一家合资理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淡马锡公司强强联合。
“上海是我们在中国布局的点睛之笔。”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如此解释选择上海的原因: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宛如一个链接点,一头连接全球投资者,另一头直达整个中国市场。
如果用最新的持牌机构落户数据来计算,足足有超过500家外资金融机构的掌门人作出了与劳伦斯·芬克相同的决策。为什么选中上海?什么原因真正吸引他们?这背后离不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所散发出的“魔力”。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高度概括了上海的城市品格,“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使命如山,初心如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赋予上海这座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城市以全新使命:从临港新片区肩负起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破题”重任,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从张江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中打头阵,到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逐步显露“硬科技”成色;从织密“两张网”打造超大城市治理样板,到一批在线新经济“独角兽”集体崭露头角迸发新动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这座城市正全速奔跑,而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也体现在一幅幅生动具象的实践图景中。
开放:开启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在上海建立中外合作企业,打开了中国市场。而现在,进博会正在带来更多新的机会。”出生在菲律宾,23岁时来到上海,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的工作与生活与这座开放的城市紧密相连。通过进博会的大平台,上好佳敲定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还通过上海这个关键枢纽,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联通中国和世界,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更让上海有了新时代打造高水平开放新优势的绝佳平台。
今天的上海,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为全国与全球提供高能级的服务上,要提供出“上海标准”“上海方案”,开放正是开启活力之源。
今天,原油期权作为我国首批以人民币计价、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国际化期权品种在上海挂牌上市。在国际衍生品市场上,一批“上海价格”——“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正持续提升。
全球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城市在规模、国际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迈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阶之路的上海,坚持把高水平开放作为原动力,而浦东和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契机更将带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全新机遇。
创新:激发不竭动力
5月举行的2021年上海科技节开幕式上,我国首位女性天文台台长、德高望重的叶叔华院士,上海航天首位女性总指挥、有“玉兔妈妈”之称的张玉花,在此次抗疫中因一句“困难面前,共产党员先上”而家喻户晓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老中青三代优秀科技工作者走上红地毯。为科学铺就一条通往大众的“星光大道”,是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家的最好注脚。
同样在5月,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首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现2.0纳米波长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步入国际先进行列,有望从“分子照片”的拍摄跨越到“分子电影”。
放眼这座城市,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已初步成形,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与建设进度领跑全国。不是在风口到来时紧急布局,而是稳扎稳打,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使命。过去四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排行榜上,上海排名稳步向前,一共上升9个位次,反映出上海科创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不断提升。
在科创界有一个说法:未来的传奇,也许就在张江。突破更多0到1的原始创新,集聚更多1到100的硬核产业,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上海,正一路驶向深蓝水域。
包容:厚植温暖情怀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57.9家咖啡馆,其密度之高领跑全市。如何让这些小店各美其美,这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最审慎包容”的监管——无论店大店小,都要做好它们的“店小二”据最新统计,上海在全世界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咖啡馆茶馆总数排名第一。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产物,精致、多样、变化的咖啡文化可以恰当地折射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不算大,却被誉为“大上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座城市能合作、善包容。
一段时间以来,武康大楼成为很多市民游客在上海的必到打卡点之一。人们要在斜对面的街口拍一张以大楼为背景的美照,每次都只能候着淮海中路主干道交通信号红灯的间隙和行人的空档匆匆按下快门,难以尽兴。而如今,配合已经完成架空线落地而清晰的武康大楼全景,一场街区微整形打造的“最佳拍摄地”给了驻留在路口的人们更从容的空间:可以在外拓了3.6米的人行道上拍照,跟随脚下的导览信息深度漫游,也可以坐进旁边的咖啡馆品赏街景……
一边是游客眼中的如画风景,一边是居民生活不受干扰和品质提升,一幅和谐包容的场景,生动诠释着这座城市打造治理样板的深刻内涵。
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上海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从经济、生活到治理,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不再是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一个顶层设计、总体统筹、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眼里,一座宜业、宜居、宜学、宜游的城市,一座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必然是高度开放、利于创新、温馨包容的人民城市。
作者:唐玮婕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