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红色原创剧目集中展演,剪纸影戏传承基地正式授牌,戏剧品牌推动群文繁荣、持续赋能社会治理……6月18日,“建党百年,闵行有戏”闵行区红色原创剧目展演暨第四届颛桥戏剧周启动,艺术化展现闵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峥嵘岁月和文化育人的成果。
挖掘本土红色资源,6部原创红色剧目集中展演
闵行区具有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革命斗争传奇故事,演绎过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涌现出288位革命烈士,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自去年以来,闵行区文联充分挖掘闵行本土红色资源,先后创作颛桥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话剧《明强红韵》,沪剧《华家儿女》《相约梅家弄》《板桥霜》《光荣之家》,6部原创红色剧目艺术再现红色历史场景,将在戏剧周期间集中展演。
其中,沪剧《相约梅家弄》以梅陇地区革命历史斗争史实和地方人文风情为创作素材,讲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梅家弄火车站的传奇故事。沪剧《华家儿女》以华漕地区真实史实为创作素材,讲述了华漕儿女抗日护国、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沪剧《板桥霜》取材于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板桥村,讲述了梅嫂托孤养育革命后代,与家人产生误会最终欢聚团圆的感人故事。沪剧小戏《光荣之家》讲述了浦江镇革命烈士顾振牺牲后家人共同承担烈士未竟事业的事迹。话剧《明强红韵》以七宝地区中共党组织革命斗争史实和七宝古镇人文风情为创作素材,再现了早期革命者的红色传奇故事。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融合了非遗项目颛桥剪纸和传统皮影戏,再现了发生在沪闵公路上的红色故事,歌颂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些作品既是闵行区艺术家以创作庆祝建党百年的实际行动,又是广大市民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些剧作在戏剧周展演结束后,还将于7至10月在闵行区各街镇和工业区进行巡演。此外,还有一部闵行的原创大型沪剧《飞越七号桥》将参加上海市优秀民营剧团展演。
厚植群文沃土,戏剧、非遗传承亮点频现
颛桥戏剧周举办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戏剧周被列入上海市“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赓续红色血脉,文艺演出着重突出原创红色剧目的展演和巡演。
戏剧艺术在颛桥镇扎根、兴起由来已久,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春雨”,正在浸润人心,悄然改变着颛桥人的生活。
近年来,颛桥镇以戏剧文化引领大众从旁观到欣赏、从欣赏到参与,厚植群文沃土,打造“人民城市”精神家园,并持续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通过政府买单、专业机构培训、百姓参与的模式,颛桥镇精心打造“百姓剧社”,创作出《人民代表1949》《老街》等代表作品。从2017年起,连续4年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戏剧周活动,挖掘和培育了一批戏剧爱好者,形成了“百姓戏剧百姓演,百姓演给百姓看”的浓厚氛围。颛桥戏剧周已成为本土文化的一张名片,开垦出了一片基层群众文艺的肥沃土壤。
颛桥镇还探索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颛桥剪纸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在颛桥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如今,颛桥剪纸以“剪纸影戏”的创新形式走上舞台,深受年轻人欢迎。
2020年,融合了非遗项目颛桥剪纸和传统皮影戏的“颛桥剪纸影戏”《铜钟传奇》上演,该剧讲述了本地北桥有名的传奇故事,赢得很好反响。今年,为进一步推动颛桥剪纸“活起来、动起来”,颛桥镇文体中心创排了原创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并邀请来自颛桥君莲幼儿园的老师们参与到剪纸影戏台前幕后的工作中,为孩子们种下了传统文化的心苗。
为进一步扶持创作,颛桥镇还成立了剪纸影戏传承基地,将链接多方资源,为剪纸和颛桥剪纸的爱好者提供交流、展示、互动的平台,推动传统民俗融合创新,让这张颛桥非遗名片走向大众、焕发时代风采。
作者:周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