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严正,1974年出生,2004年入党。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家庭医生,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他26年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一线,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一致赞扬。他率领创新工作室团队不断探索,为社区卫生事业改革作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感动上海”十大年度人物、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全国最美医生、全国十佳全科医生、上海首届“医德楷模”等荣誉。
“钥匙医生”严正每天都很急。早晨7点30分准时出诊,随后的一整个上午,他骑着 “小电驴”跑四五户人家,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中午吃两个包子。下午2点一到,他又匆匆挎上包、戴上头盔继续出诊。哪怕下班也不得闲,“说好的,要给一户患者上门送药”。
这是严正寻常的一天。二十六年来,除了值守门诊,他就是这样走街串巷,每天至少跑40公里。
严正节奏也很慢。在老人跟前,仿佛“时间花不完”。为了寻找患者病因,他花费大量时间观察老人的作息习惯,从中寻找蛛丝马迹;为了让独居老人得到宽慰,他又像子女一样蹲在床前,握着老人的手唠家常。
这样一位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家庭医生,老人视他为亲人,算好他上门的日子,一早起来等他;居民老远见了他,人还没到跟前就喊一声“严医生来啦”;左邻右舍都亲热地唤他“钥匙医生”——在他手里,曾有51把钥匙,可以随时通往51位老人家里,为百姓上门看诊。2018年5月,这51把钥匙的复刻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现在,钥匙数量在变化,但严正的想法没变:“这些钥匙,也是打开老百姓心门的钥匙。我拿在手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责任。”截至去年底,严正累计门诊13万余人次,上门服务4.9万余人次,建立家庭病床1337余张。
“一想到老人们在家盼着我,就必须接着干下去!”
回想起年轻岁月,严正说,入职的第一天,他就被“围观”——“镇上来了个大学生”。上世纪90年代,这位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成了彭浦镇地段医院的“稀缺货”。
入职不到一年,彭浦镇地段医院就找到了新“发力点”: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要,医院于1996年底开设“家庭病床组”,严正成为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一年后,他担任家庭病床医生组组长。
就这样,20岁出头的严正每天挎着包、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连轴转”的日子。挎包是个小型医疗工具箱,里面有血压计、听诊器、针灸一次性用针、酒精棉球,还有化验单、治疗单、处方单等,根据走访的病人情况,有时还会带着血糖仪和便携式心电图仪。
无论刮风下雨,严正都要出诊。有时因为急着赶路,经常“连人带车摔一身泥”,眼镜碎了好几副。但“年纪轻不怕出力气”,严正这一守,就守了26年,光是自行车就骑坏好几辆,后来又换成“小电驴”;这一守,也打开了老人的心门,“我就认严正这人!”
“一想到老人们在家里等着我、盼着我,就觉得必须接着干下去!”严正服务的家庭病床患者平均年龄80岁左右、多为脑梗或中风偏瘫等卧床不起的老人,还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以及独居孤寡老人。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大半夜一个紧急电话,他就立马赶到居民家中。
2004年,严正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从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精进医术、夯实本领。曾有老人夏天胃口不好、睡眠质量差,老人不以为然,但严正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他症状,发现老人可能患有心衰。由于早发现、早治疗,老人的病情得到缓解。也有老人因为腰疼,误以为得了大病,郁郁寡欢。严正观察其生活习惯后发现,腰疼是由于久坐看电视造成的,老人多站起来走走,就可以恢复健康。“老人就像孩子,需要通过正向的心理暗示鼓励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是患者,是朋友,也是亲人”
十年前,刚开始用微信那会儿,严正就起了个响亮的微信名:“为人民服务”。
他也是这样做的。
严正手里的第一把钥匙,是在1999年郁老先生送来的。那一天,郁老太太突发脑梗,肢体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当时,严正为她制订一整套综合治疗方案,每周三次上门针灸、推拿。一段时间后,老太太病情逐渐好转。就在此时,郁老先生被查出肺癌,得时常去医院化疗,不能照顾老太太了,一家人又陷入困境。
一天,郁老先生把家门钥匙郑重地交给严正,希望他能多多上门:“严医生,钥匙拿好,我们信得过你!”严正至今记得,小小的一把钥匙,捏在手中沉甸甸的。
“钥匙医生”的口碑就此传开,严正手中的钥匙越收越多,“活儿”也越干越多:下雨收衣服,夏天装电扇,平日里和爷爷奶奶们话家常,教他们和孙子孙女视频对话……疫情期间,为了减少老年人出门次数,他主动配药上门,做好心理疏导,传递疫情防控知识。
在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惠芳眼中,严正是出了名的节俭。一件旧T恤能凑合穿好多年,午饭常常匆匆对付。但面对孤寡老人,付费买药,他也是出了名的大方。
“是患者,是朋友,也是亲人。我也被这些老人家感动着。”严正这样回答。有的老人夏天会“掐着点”备好绿豆百合汤,这样他来的时候,温度刚刚好。最惊喜的,莫过于严正婚礼当天的情景。结婚前,他与老人们 “请假”,未曾想婚礼当天,很多老人不请自来,坐了一大桌。 “他们带着最真挚的祝福,祝我幸福快乐!” 严正说,“或许在旁人眼里,我付出了许多,但我也收获了信任、尊重和爱护。再辛苦都值得!”
总结“五心工作法”,更多“严正”身影出现在社区
“一心为民仁心正,情系患者妙手严”。这是严正收到的诸多锦旗之一,巧思在于其中暗藏“严正”二字。
如何让更多医务工作者,成为第二个“严正”?2008年,严正创新工作室成立,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临床护士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承担了辖区7.8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门诊出诊、家庭病床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帮助其他家庭医生更好地开展工作,严正总结了数十年来的服务经验,整理出简便易学的“五心工作法”:进入家庭需留心,注意家庭成员的关系、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等;接待老人有耐心,不厌其烦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收集病史要细心,从头到脚都别漏;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求精心,用副作用最小的药达到最佳效果;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责任心。
尤其在中风病人的康复中,严正带领团队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和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摸索出很多实用的宝贵经验和技术,并编写了社区 “糖尿病” “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口诀,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治疗依从性。
“赤子之心,形容严医生再妥帖不过了,”在团队成员张静的眼里,严正始终保留着那份医者初心:为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出诊路上;为了制订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会反复察看患者的排泄物……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谊,就这样在严正和社区居民之间生根、发芽、开花。
现在,团队成员也把 “五心工作法”运用到平时的诊疗中。更多 “严正”的身影,正穿梭在彭浦镇的大街小巷,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