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横通道内出现一艘施工船,需前往巡查。”上海长兴供电公司护缆班班长陈杰一声令下,在长横对江渡码头待命的“沪电1号”工作船立即离岸前往目标水域。
这个特殊的班组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唯一一个在江上工作的班组,全班7名成员驾驶着护缆船“沪电1号”,“上天入海”、全年无休地守护着长兴岛和横沙岛的输电生命线——江底下的崇明长兴-110千伏过江电缆和江面上的长横大跨越线路。今天记者登上“沪电1号”,体验了一番班组成员的工作。
长江口的电力哨兵,“上天入地”守护电缆
班长陈杰在江面通过望远镜巡查
2006年建成投运的崇明长兴-110千伏过江电缆在2009年长江隧桥未通车前,一直是长兴岛唯一的外来电源,至今也仍是岛上备用电源。过江电缆甫一投运,陈杰就开着“沪电1号”开始了江上巡检工作,如今已有十五个年头了。
“入海”的电缆潜埋在江底,长约7000米,顺着水底的沟壑铺设,最深处有十几米深,最浅处只有5到6米,距离水底淤泥不足一米。“电缆区域为禁锚区,如果有船只在此抛锚,拉起时就有可能勾起电缆,甚至把电缆扯断。”陈杰说,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电缆,24小时监视着附近水域有无船只抛锚停靠,或发生禁锚区内违章捕鱼作业。
班组7名成员采取轮休制,每组3至4人,一次轮值三天左右。期间除了定时定点地在水面巡查外,还依靠搭载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时监测禁锚区域内是否有船舶违规停靠。
陈杰告诉记者,随着船只航行规范意识的提高,近十年来违规抛锚的船只越来越少了,多是紧急突发情况。“上一次出现紧急情况是在三个月前。”他回忆道,一艘货运船发生故障需要停船维修,护缆班发现后,对其进行安全告知希望其自行切断锚链,但这时货运船上的船员也犯了难,切断一条价值数万元的船锚也损失不小,“一旦钩坏电缆,长兴、横沙两岛上数万的居民用电就出现了隐患,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陈杰晓之以情,最终船员同意弃锚守护两岛用电安全。
“沪电1号”驾驶舱内
护缆班的另一重要职责是守护架空在江面上的长横大跨越线路不受外破影响,这也是长兴-横沙的唯一电源线。据陈杰介绍,这条架空线垂度最低处仅40米高,去掉电线的安全距离和水面潮汐起伏,规定的禁空安全高度为30.5米,因为船只顶端的金属一旦与电线触碰就会导致电线短路,这就意味着超过此高度的船只不能在此驶过。“目前我们在电线上悬挂了可发光的警示标示提醒来往船只。”陈杰说,在AIS系统上可以实时看到来往船只的高度,如果发现超高船只,“沪电1号”就会前往引导其降低船只主甲板以上设备高度,并绕开架空线最低处行驶。
班组成员个个都是“常驻将军”
班组成员黄袁锦在切西红柿
结束采访时,“沪电1号”一层的小厨房飘来了鸡蛋炒西红柿的香味。班组成员黄袁锦正在为同事准备午饭。他告诉记者,每次轮值,班组成员的吃住都在船上,上船前他们会备好3到4天的食材,然而遇到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在外巡查的“沪电1号”就无法靠岸,大家就只能以榨菜蛋花汤配饭充饥,最长的一次这样坚持了7、8天。
狭小闷热的轮机室
这时,轮机长季冯正也刚从主甲板下的轮机室里钻出来。一开门,刺鼻的燃油味儿瞬间弥漫开来,记者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季冯正说,每次当班他都要在轮机室里执行例行巡查,夏天的时候闷热的轮机室里的温度可达到60℃,别说进去工作,哪怕就是呆上一小会,汗水就会像打开的水龙头,关也关不住。“平时几分钟的巡检还好,去年7月的一次维修真让人吃不消。”他说,二十分钟的维修让他和同事汗水模糊了眼睛,头发也像洗过了一样。
今天长兴岛风力3级,不大,而仅有145吨的“沪电1号”体量较小,随波在江上浮浮沉沉摇晃不停。护缆班七名成员就在这艘船上,十几年如一日,守护着两岸用电单位和数万居民的用电安全。陈杰骄傲地告诉记者:“过江电缆投运至今没有一次发生过因船只抛锚引起的事故,如今长兴、横沙两岛的供电可靠性已达到99.9965%,岛上数万名居民和大型用户的用电都有了稳稳的保障。”
作者:张天弛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