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江川路街道鸟瞰图
旧住房要成套改造了!
在闵行区江川路某小区住了逾半个世纪的朱老伯原本大喜过望。
然而,当“长高长胖”的改造计划摊在面前时,朱老伯却连连摇头,甚至当起了“钉子户”……原来,这一得到绝大多数居民认可的改造计划,却有可能影响到朱老伯家的采光。朱老伯心里委屈,更憋了口气。
江川路街道,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片工业基地。工业制造业的“四大金刚”均落户于此,也带来了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大片职工宿舍楼。如今,这些老房子不仅设施老化、墙面开裂,更没有独立厨卫,“早上抢厕所,晚上抢厨房”是居民们的“最烦最难”。
尽可能完善的旧改方案无法做到“完美、均衡兼顾每一户居民利益”。也因此,少数居民因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不愿签约,整体旧改陷入僵局,部分纠纷还闹上法庭。
闵行区法院法官们敏锐捕捉到了纠纷背后“可能另有隐情”,将案桌搬到旧改一线,深入居民家中,有针对性地沟通解决方案,逐户提出法律建议,逐一梳理难点堵点,也疏通了居民的心结,大大推进了旧改进度。
“最大限度为百姓解决问题,远比判案更重要!”法官们说,凡事不能一刀切,即便是这“卡壳”的1%,也要用心用情用力为他们解好难题,不让民生工程打折扣。
碧江路280弄旧景
碧江路280弄新景
把“小小占比”和“天大的事”平衡好
本次旧改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房屋不成套问题,涉及居民1300余户。街道提出拆除重建、抽户搬迁和加扩建改造三种模式。
江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范斌表示,加扩建改造本质上是让房屋“长高长胖”,由政府出资为每户居民增加5至8平方米面积,作为厨房和卫生间使用。
但事实上,持不同意态度的居民也基本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人担心改造后影响自家房屋的采光,有人担心改造时间过长增加在外过渡性租房的成本,还有人担心老房子“经不起折腾”,房屋质量会受到影响……
当法官们来到朱老伯面前时,家住一楼的他当场拿出房屋结构图解释:加扩建改造后,前后楼栋间隔变小,一楼采光肯定受到影响。
在居民家中走过一遭的法官陈春芳感慨:“每一户的诉求摆在整体利益面前都是‘小小占比’,但每一户的诉求也是他们自己‘天大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能最大限度解决好问题,不留瑕疵更不留遗憾。”
逐户出建议,逐户解难题
为了给朱老伯想办法解难题,陈春芳法官当了一回“房产中介”。
通过翻阅相关旧改政策,陈春芳建议是否能为不愿意签约的朱老伯寻找同类型、同面积、同功能的其他房源供其居住,让旧改同步施行。而朱老伯在听取了法官建议、并实地看了房源后,经再三考虑权衡,最终还是想住在原址,让渡一部分采光,换来房屋成套改造,最终签了约。
逐户解难题,法官和街道干部们就居民提出的诸多疑惑一一给出解答,不仅把三种旧改方案的得益率算清楚,还拿出了专家评定书,说明加扩建改造并不会损坏房屋原有结构,反而将提升安全性,使房屋达到抗震级别,而且会事先打好地基,为加装电梯做足准备。
很快,居民们陆续收到了根据各家实际情况形成的法律意见书,纷纷完成签约,大大推进了旧改的速度。
闵行区法院法官们将案桌搬到旧改一线,深入居民家中,有针对性地沟通解决方案
延伸司法职能,厘清权利义务关系
在江川路街道,多个旧改基地都在同步推进,为跨前一步解决百姓在旧改中的“急难愁盼”,闵行区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们迅速组队,进一步畅通了沟通对接机制,将与旧改有关的司法服务主动送到居民身边。
他们走进居民家中,耐心倾听居民对于“旧房改造”的实际诉求,记录、了解少数居民不愿意配合改造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沟通解决方案、提出法律建议。
未来,闵行区法院计划进一步对接排摸区内各街镇旧改现状,进一步延伸司法职能,将法官案桌前移至一线,做好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调解申请、鉴定评估、纠纷化解等工作。
范斌说:“法官们在江川路旧房改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用专业性的调解、建议,进一步为居民厘清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通过释法明理,大大推进了旧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更凝聚起了民心。”
作者:周辰
通讯员:陈淋清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