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画一张思维导图,把自己的爱好与理想列出来,再重新好好地认识一下自己;然后通过拟人的形式,把自己的形象画下来,可以是一只穿戴白族传统头饰的小兔子,也可以是一只披着彩色翅膀的小蜜蜂,还可以是一朵脸上挂着灿烂笑容的向日葵……
日前,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的乡村学校——玉华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来自上海的艺术老师史阳通过视频给该校五年级的白族学生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美术课。这也是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组织的一次偏远乡村美育助教试点活动。
课堂上,30多位白族孩子全神贯注、充满期待,大屏幕上的史老师先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是谁,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接着,她详细介绍了三位世界知名画家梵高、夏加尔和弗里达的自画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们所表达的自我都是不一样的,艺术家们会使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并更好地认识自我。她还告诉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画面元素和背景等,来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的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也重新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宝藏”。
到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画“自己”的时间——他们拿起彩色铅笔、油画棒、马克笔等,开始各自的尝试,轻轻画下轮廓、勾好线条,然后再上色。很快,每个人都在画本上留下了“自己”的可爱形象。
两个小时的课很快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下次还能再上这样的美术课。
事实上,这堂试点课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偏远乡村的孩子们有没有美育教育的需求?答案是肯定的。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完小校长赵荣康表示,爱美的小孩不会变坏。乡村小学同样有着美育教育的需求,但受师资力量严重紧缺、课程设置受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包括美术在内的美育教育课程。
同样来自大理的洱源县牛街乡中心完小校长杜建清透露,他们学校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去年聘请了一位艺校毕业生在属下各小学巡回开设美术课,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们反映也较好。但他也承认,这样的课程,在乡村学校总体上还是少了些。
负责对接此次活动的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徐大明也深有体会地表示,如果各方面条件能够满足的话,相信乡村学校美育教育大有发展前景。
那么,能否借助社会力量给有需求的偏远乡村学校提供质量较高的美育教育课程?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同新认为,乡村的留守孩子也有获得美育教育的需要。美育教育可以培育孩子们的审美观,完善价值观。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偏远乡村公益助学支教经验的公益机构,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愿意呼应乡村学校的教育需求,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必要帮助。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全部绘画工具和材料。该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帮助解决偏远乡村孩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发起的“金种子计划”通过彩虹创意教室的建立,改善学校阅读与艺术教育环境,还邀请艺术家、员工、大学生等志愿者进行短期支教、培训,以及开设创意课堂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晨光文具企业品牌公关部负责人郑天慧表示,教育是一件长远的事,需要很多人共同的持续付出。晨光文具希望尽己所能,将善和美的理念播种在偏远乡村,让孩子们将善和美的理念延续下去。
作者:益善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