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西岸新渡口——游客集散中心(三港线“港口渡口”)正式启用,这是自2017年旧渡口重建后的首次亮相。“最美渡口”、“带跑道的飞船码头”,这些来自网友们不胜枚举的昵称,让这个新渡口早早收获了满满热度,但它所提供的期待值,却远远不仅于此。
项目总投资7.7亿,作为黄浦江两岸唯一将轮渡站、游船码头及游客服务融为一体的公共设施,不仅为黄浦江的航运品质重新树立旗帜,更为渡口如何最大限度整合景观性、公共性、功能性提供了模板。
这个全新的综合性渡口还有另一重身份,是沿江 “水岸汇”公共服务品牌二十余站中重要的一站,让大家能在早高峰时买个点心,寒冷冬日里喝杯热水,午休间隙热个饭菜。在徐汇,在西岸,虽已有了产业和文化“气场”的加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也同样在进行着精雕细琢,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集约西岸滨江资源,使更多空间和建设成果能与市民共享。
龙吴路1900号,“港口渡口”的前世今生
渡口位于进木港南侧,据称因作木材水上运输而得名,联结对岸浦东三林,故而称“三港线”。2017年,黄浦江45公里贯通工程将原占据岸线的旧渡口结合开放空间得以重建,并融入黄浦江整体游览布局,增加服务功能,为公众新建了一处体验、感知城市历史及文化,穿梭于传承与现代的“飞船码头”。
旧渡口(左)
改造后的“港口渡口”(右)
整合景观性、公共性、功能性的模板
操刀新渡口设计的创盟国际设计专长数字化设计,曾设计打造西岸区域的香格纳画廊、池社等文化场馆,将建筑、技术、艺术融为一体。
作为黄浦江贯通工程南段的重要空间节点,是首次将轮渡码头,游船码头,游客中心三大功能加以叠加,并通过滨江步道加以立体联系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新尝试。
项目所在区域场地狭长,周边交通关系复杂,设计将滨江步行通道与渡口通道十字叠加,在地面层将垂直于水岸方向的交通功能释放,而通过二层和地下的两条步道将平行于浦江方向的步道立体化解决;这样既满足一层交通枢纽的效率性及方便性,解决了渡口客流与沿江游客的交叉问题,又为滨江步道提供一处可体验的立体化场景,让游客和跑者可从沿江步道直接到达二层,为他们提供远眺浦江风光的一处公共所在。
秉承“水岸汇,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的服务理念,不仅覆盖了西岸游客和城市通勤者,甚至周边居民也能因此从中获益。“暖心早餐”、“爱心小汇”等包含了物品寄存、食物加热、热水供应等贴心周到的便利服务;同时,以科技赋能服务提升,“水岸汇”便民服务一站式自助机“智能生活服务站”不仅提供饮品、雨具、充电宝等沿江便民设施,还提供区域地标导览导航、美术馆大道各场馆展览购票等功能,实现文旅资源联动,让文化消费深入市民游客群体。而诸如此类在项目建设伊始便已被纳入规划的细节,足见“港口渡口”对于共惠共享的前置考虑和细致安排。
西岸新生活 建立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关系
如果从西岸美术馆骑行出发,便可以在20分钟左右抵达4公里之外的“港口渡口”,坐上轮渡即可到达对岸的三林,在三林老街里尝遍地道美食,去郊野公园来一场春日邂逅,迎着夕阳结束一天的“城中漫旅”,西岸新生活又多了一种选择。
游客集散中心(三港线“港口渡口”)
地址:龙吴路190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05:00(首班)-23:05(末班)
航线实行单船航行,航班间隔20-30分钟;如遇特殊情况,以航线公告为准。
作者:顾一琼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