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房管局获悉,今年,黄浦对全区内非旧改地块剩余无卫生设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建立了7037只无卫生设施库,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黄浦区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解决实施意见》,形成三年梯度启动机制。今年已启动第一批次4432只手拎马桶消除工程,黄浦将力争2022年基本消灭“手拎马桶”,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为老式里弄居民打造1平方米的幸福。
没有化粪池,巧挪空间解决
居住于局门后路95弄5号底层客堂的金根年家,30多年里,一直过着“拎痰盂罐”的生活。
“我们家3个人,3只痰盂罐。” 金老伯老伴回忆,从孩子出生、上学到工作,一家三口,痰盂罐都用了好几批。早年,大家居住条件都差,每天拎马桶,金老伯倒没觉得什么;但最近10来年,周边亲戚、朋友条件都好了,都用上了抽水马桶,而他们家还是老样子,就感觉特别着急。
和金老伯一家同样着急、期盼的还有弄内26户居民。“这个小区因为没有公用化粪池,所以马桶改造工程一直耽搁着。”
永理公司总经理张俊成告诉记者,今年,在区房管局、街道、区绿化市容局、永业集团等多方合力下,局门后路95弄口,原来的垃圾厢房及弄内公共厕所的底部设置了公用化粪池。“这个化粪池挖得有点‘一波三折’。”
张经理说,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才挖好,下挖过程中,要充分避开电缆线、煤气管、下水管等重要管道,为此,施工人员还专门请来了专业人员多次“会诊”,一边挖一边改进方案,最后,一个安全的公用化粪池终于才建好。
“硬件设施”到位后,永理公司就和街道居委,一起做通居民思想工作,在征得100%同意后,马桶改造工程于11月13日正式启动,并于12月中旬正式结束。27户居民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抽水马桶,居民如厕再也不用出户、出楼、出弄了。
排污管没法落地,新科技来帮忙
“事实上,目前剩余的无卫生设施房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区房管局城市更新科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分析,主要难点集中在:要么房屋面积太小,甚至小到5平方米以下,无合适的地方安装;要么管道铺设难度大,结构安全性差;要么部分居民,渴望更为彻底的改善方式。
为此,黄浦区一户一方案,针对屋内面积小无放置马桶空间,房屋沿街无法排管、邻居矛盾频发等困难问题,区房管局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大胆创新,攻坚克难,着力破解瓶颈难题。
如在局门路225弄18号内,双腿残疾的杜老伯夫妇,因家里面积小,房屋结构存在缺陷,安装马桶一事一直耽搁着。“工作人员来了好几趟,因为底层天井搭建屋面高于我们家二楼楼板高度,造成排污管无法水平向下。”
在得知居民加装的困难后,房管、物业、街道居委召集施工队伍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后决定:从一楼加装进水管至二楼家中,引用新科技污水提升泵,再通过安装电马桶,外接排污管,直接将污水排入化粪池,解决了长期困扰施工的技术难题。
百年街面房“老伤缠身”,通过抽户腾挪出新通路
巨鹿路280-288号,一排百年街面房。这排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20年代,5个门洞内上上下下共住着15户人家。然而,就是这排距离淮海中路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老房子,这排被现代化公寓、商铺、高楼环抱着的沿街老房子,却有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马桶。
这儿要“安插”马桶实在太难了,还不只是容纳抽水马桶的一平方米空间,更难啃的骨头在地面以下——因为沿街面,没有里弄及公共空间,无法在地下安装排污纳污设备;也因为沿街面,高度落差不够,直接接驳市政排污管网会造成逆流……因此,即便居民家里腾挪得出空间,也因没有地下化粪池而作罢。
目前,这排老房子其中一间房作为社区“共益空间”正式启用,与之共同启用的,是15户人家新近安装的抽水马桶。
乔阿婆,在这排老房子里一住就是70年,每年夏天对她来说最难捱的就是倒马桶——光是提着马桶颤颤巍巍地从二楼走下步阶很陡的楼梯,汗水就已经打湿了衣裳,更不用说还得左顾右盼过马路,前往路对面的临时倒粪站。她说,年纪越来越大,感觉也越来越不方便。一个人住15平方米,家里容纳一个抽水马桶的空间还是有的,但对于为何“久拖不决”,乔阿婆只听别人说“很难”。
改造项目负责人瞿师傅说:曾想过向人行道地面下“借”空间,但人行道路面本身狭窄,地下管网密布,根本无法“安插”;也想过直接接驳市政排污管网,但很难解决污水倒灌问题。规划部门来调研过,建筑设计单位来勘察过,专家学者来论证过,最后都摇摇头走了。问题的关节在:找不到合适的位置造化粪池,就无法告别“手拎马桶”。
“但再难也要上!”街道相关负责人多次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反复商讨,室外空间的路被堵死了,有人提出新视角:通过“抽户”腾挪出空间,在地下建造化粪池。这个建议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街道通过盘整资源,腾挪出一个小开间用于在地下建造纳污排污设备。
但正式开建,又遇上了难题:房屋为砖木结构,房龄老基础结构差,地基不到80厘米,为保证排污纳污设备的建设过程不影响老房子的整体结构,施工队特地对房子地基进行支撑保护,安装了3米深的围护桩,并用水泥加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了加建施工。
15间房15套方案,“老破小”一室户变为都市LOFT
纳污设备完工,但是对于怎么排管,又是个考验。
15间房子构造各异,每户居民生活习惯也截然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隐忧”:“我家抽水马桶装在哪里” “楼上马桶不能装在我家饭桌上方”……面对这些问题,绝不可能只用一套方案复制解决。
“既然解决了化粪池这个最大难题,接下去的每一步都要将‘好事做好’”。街道最终选择了最费时费力但最能带给居民获得感的做法——针对房型图纸与居民诉求,一户一策度身定制施工方案,也就是说,为了安装15只抽水马桶,他们逐户与居民协商,设计了15套个性化方案。
有一户二楼居民,家中实在找不到容纳马桶的位置,经反复勘察论证,最终把原来的外阳台改造成内阳台,并为这家的马桶专门加设了一根排污管道。
加装马桶的同时,街道同步实施了增设淋浴、厨房工程、适老化改造等“微更新”项目,居民们的居住便利度和舒适度大大提高。
二楼一户居民,面积刚过5平方米,三面无窗全暗,屋子只放得下一张床、一个五斗橱、一个床头柜和两把椅子,项目团队想到了采用榻榻米结合“套中套”的形式——三层榻榻米的上层用来储物,下层做床,中间有一层可随时展开来当餐桌,释放出的空间加装卫浴设备,“老破小”的一室户摇身一变成为了都市LOFT风格的精致小套间。
而这方为改造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一楼门面房,如今也被建设成集党建活动、便民服务、公共客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益空间”,逐步引导、发动居民、店家走出小门,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建设。
这排百年街面房最终实现了胜似旧改的“空间腾挪”,居民过上了体面的品质生活。
作者:顾一琼 占悦 王月华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来源:上海黄浦、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