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又传来利好:国家药品审评和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将落户上海,预计年底前启动运营。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获得的消息。随着两个分中心的相继建立,上海不仅将全力做强生物医药创新引擎,更着眼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五年内,我们将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宝山区区委书记陈杰在会上表示。作为本市“南北转型”市域空间新部署中的重要一极,宝山正全力挖掘生物医药产业的广阔潜能。在上海正构建的“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中,宝山区拥有其中一个市级特色园区——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以来,上海医药、宝济药业等23个企业项目已在该园区签约、落地,投资总额超100亿元。根据规划,该产业园将以高端制造集聚区为目标,有力补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
加快审批制度改革,让更多新药率先在长三角落地
板凳坐得十年冷,这是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形象说法。这句话所指的正是生物医药作为创新型产业所具备的“三高”特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今年以来,受到海内外复杂形势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更是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监管极其严格,一款新药从研究到临床实验涉及到的种种环节都需要申请审批。“两个审批分中心落户上海后,将有力推动新药审批制度改革,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加速集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其所在的上海药物研究所曾在研发一款新药时,因审批流程整整等待了近两年。陈凯先认为,随着两个分中心的落地,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望吸引集聚一批生物医药企业,上海也将构筑起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
从实验室到流水线,推动科研成果加速“纸变钱”
北京汉氏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多年,主攻干细胞技术和药物研发。该公司负责人韩之海说,选择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就是冲着这里的资本和人才而来。“这里既有庞大的高校科研人才,也正在打造科技转化中心,能帮助我们的科研成果加速‘纸变钱’。”
据透露,该公司还期待能借助科创板的资本力量,进一步扩大其研发投入、加快新药开发速度。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明确提出,无收入、利润的生物医药公司,只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即可申请。“我们公司目前有一款新药正在开展一期临床试验,顺利的话两年内就可准备上市。” 韩之海说。
在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看来,科创板成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聚焦创新产业。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海还在起草关于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三年行动方案、制定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以此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做强创新引擎,在关键领域取得大创新、大突破。
生物医药产业,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据统计,去年全球最畅销的10大药物中,其中8个都是生物医药。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包括疫苗综合抗体在内的生物医药受到了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批准新分子实体药物大约40至50个,其中中国占据20%至25%。在不少与会专家看来,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生物新药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然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坦言,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药品大多依然“站在外国科学家的肩膀上”。当前的生物新药研发,一般都是海外科研机构、团队先研究出药物作用机理、靶点后,国内才能根据其研究成果继续研发创新药。他认为,填补上游基础研究空白正是我们需要取得的大创新、大突破。
“我希望能够建立更多国家实验室,整合资源、联合创新。”李佳说,在近期新冠药物研制中,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了三个新靶标,每个靶标完成18万个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耗资100万至200万元。他呼吁建立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让更多科研院所、企业可以通过公共平台提升原创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确证的核心能力。
作者:王嘉旖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