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重大工程上海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的地下线超八成,谁来担当“钻地龙”的重任?是它——“骐跃号”!
这台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今天在浦东国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成功调试下线。所谓下线,不仅标志着机场联络线攻克了一大重要节点,也让“上海制造”品牌再次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板块中打响,“骐跃号”是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牌”国产超大直径。
“骐跃号”体形巨大,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车间。整机总重约3200吨,总长99米,其中主机长16米,刀盘切削直径达14.05米,最大推进速度为60毫米/分钟,具备自主研发五大核心专利技术。
据了解,明年底前还将有8台盾构陆续下线,助力机场联络线的施工建设,使之在2024年具备通车试运行条件。
接下来,听记者由表及里给大家介绍下“骐跃号”~
先看颜值
在“涂装”方面,“骐跃号”的刀盘采用全新配色,以蓝色为主色,象征“技术领先、争创一流”的核心竞争力;以黑橙为配色,代表隧道人坚毅刚强的意志、创新突破的活力。
尽管盾构机终日工作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漆黑中,但建设者们将其视为一件艺术品,让“大块头”显露出柔情一面。
再看性能
中国盾构机,“皮肤”有特色,性能也没得说。
据悉,“骐跃号”盾构能在隧道掘进中灵活转弯,最小转弯半径为520米,并适应于隧道坡度6%的掘进施工,未来主要应用于机场联络线西段梅富路到华泾站,担任区间隧道掘进任务,将面临超长距离、大埋深、复杂地层等施工挑战。
为此,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在盾构设计、制造过程中,以超大直径盾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贯穿于项目总体流程管控,以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主导,对装备进行集成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
针对项目工程难点,“骐跃号”设有五大特技——切削系统常压换刀技术、驱动系统高压密封技术、推进系统可重构分区液压控制技术、多手段地面沉降控制技术、辅助系统无轨式车架技术,形成盾构装备五大优势——可靠切削、高压密封、姿态稳定、风险保障、高效运输,为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机场联络线工程起于虹桥机场站,经七宝站、华泾站、三林南站、张江站、度假区站、浦东机场站、规划T3航站楼站,止于浦东新区上海东站。全线长68.6公里,其中地下段总长56.7公里,含盾构区间49.7公里,主要承担两机场间及城市内市域客流,并兼顾浦东新区与长三角近沪地区之间的城际客流,对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铁路、航空枢纽的衔接,增强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听听故事吧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大国重器”响彻海内外。
始建于1965年的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是中国最早开展盾构法隧道技术研发和施工应用的专业企业。2004年,依托于当时国家“863”计划项目,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研制出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先行号”;2009年,研发制造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直径为11.22米的大直径泥水盾构“进越号”,并成功完成打浦路复线隧道工程;同年,首批自行研制符合英标的Φ6.64m复合铰接式盾构,开创了国产盾构批量销往海外的先河。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很早便开展了“异形掘进机”和“微开挖技术”的研发与探索,致力于减缓城市建设的“阵痛期”。
2015年,研发制造了国内首台类矩形盾构,通过对掘进断面的改变,从传统的圆形变为类矩形,实现了地下空间的集约化使用,并连续成功应用在宁波、杭州等都市核心和老旧城区。
2019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利用国内最大断面的矩形顶管机,在“不封路、不占路”的前提下完成了轨交14号线静安寺站的车站建设。此项工艺为国内首次应用。
从圆形到矩形,从小型、大型到超大型,从中国到海外,国产盾构机已成为中国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走出去”的又一张“金名片”。对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而言,通过科研、实践与探索,助推地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寻求地下空间建设的最优解决方案。
作者:史博臻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