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我们小区门口的场景简直‘神相似’!”在展览的“家门口”展项中,测温枪、登记本、告示牌等再现了国际社区古北社区的大门口。疫情时大家熟知的“临时妈妈”、金汇镇齐贤居委书记郑佳敏也来到了现场驻足拍照,“就是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物件,一个个温暖的小细节,一位位普通的老百姓,筑起了社区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
14日上午,奉贤金汇镇战“疫”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了“我们众志成城”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回忆起大家风雨同舟的日夜,郑佳敏忍不住湿了眼眶。
“我也会害怕,但安慰居民我责无旁贷”
现场的照片墙上,是郑佳敏裹着羽绒服、戴着口罩的身影。她回忆说,当时她正准备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菜,恰好遇到前来询问如何使用“e通行”信息登记的阿姨。所以她一手攥着大包蔬菜和测温计,一手在阿姨的手机上比划。这,也是当时千万基层干部的日常。
图上右边为奉贤区金汇镇齐贤居委书记郑佳敏
郑佳敏所在的齐贤居委地处奉贤以北,在距上海市区较近的金汇镇,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密集居住地,外来人口达到80%。为了守好社区防控阵地,整整1701户居民,郑佳敏和居委干部们挨家挨户张贴告知书,提醒来沪人员登记,进行地毯式排摸。
最让她担心的事儿还是出现了,一位从武汉出差回来的居民体温异常。郑佳敏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求医生上门进行检测。在居民的配合下,由社区民警护送至奉贤区中心医院进行检查。这位居民前往中心医院就诊了,但郑佳敏也不敢睡。“从晚上8点到凌晨4点,我一直和他保持电话微信联系,想着结果要等那么久总不会太好,一颗心一直悬着。”
该居民确诊后,郑佳敏更忙了。除了24小时跟踪了解病人状况,还时不时与患者正在居家隔离的妻子和孩子沟通情况,提供帮助。“大家那时候都没经验,我也害怕。但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安慰和照料。”郑佳敏每天通过微信同患者的妻子联系,努力消除病人和隔离对象的后顾之忧。“同为妈妈,我们还不时聊起育儿经。她管我叫一声姐姐,那我就得照顾好她们母女。”
“接棒‘临时妈妈’,我也没多想”
但情况变化之快也让郑佳敏措手不及。2月4日,患者的妻子也被确诊了,当天下午,就要被送去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但3岁的女儿情况正常,按常规要继续进行居家隔离。
“那天她打电话给我,说自己要去医院了,孩子怎么办?”郑佳敏回忆起当时的对话,眼眶还是湿湿的,“她3岁的宝宝就在旁边哭着喊‘妈妈不要走’,我眼泪唰一下就下来了。”同为母亲,为母则刚,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让郑佳敏在认真思索之前,已经脱口而出:“你放心去,孩子交给我!”她主动向领导请缨,愿意和孩子一起隔离,24小时照顾她。患者妻子也在出发去疾控中心之前,写下了一封委托书,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郑佳敏。
郑佳敏告诉记者,自己并不觉得接棒当“临时妈妈”有多了不起,“全天下任何一个母亲,在那种情况下,都会这么做。”
由于情况特殊,孩子最终还是被送往儿科医院接受隔离。但郑佳敏依旧没闲着,时刻与医院的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关心孩子的情况,还不时安慰患者和他的妻子,让他们不要忧心女儿,安心配合治疗。
“因为我们身后,还有无数个你们。”
“就像这一面面展板刻画的,现在回望抗疫的时光,最温暖、最感动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各行各业同心战‘疫’。”
图为抗疫展“万众一心 联防联控”展板之一
最兵荒马乱的日子,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郑佳敏有了底气。郑佳敏回忆当时的场景,有人贡献蔬菜、有人帮助社区工作者做好登记和宣传、还有人送菜上门……这些志愿者年纪最大的有70岁的老伯,最小的不过95后,但对于琐碎而繁重的社区防疫工作,大家并肩作战,一周七天轮轴转,从未有人提出要离开、要休息。“我切实感受到,这真的是团体赛,不是个人赛。我们基层干部的身后,还有无数的老百姓配合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
图为郑佳敏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
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的智慧也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有居民借鉴了其他社区的做法,和居委干部商量:“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何不建立一个外来人口微信登记群?”就这样,在“e通行”投入使用之前,齐贤居委网络登记方式就应运而生,配合电话登记、上门登记等多种方式,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网络。
各行各业都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出力。社区民警特意为居家隔离的居民上门加装了智能门磁,“云端督查”居家隔离人员的自我隔离情况。“开门、关门的数据都会实时上传,我们居委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看到有人出门倒垃圾,我们就赶紧让他们别出门,告诉他们垃圾放门口就好。”郑佳敏说道。
还有每天为隔离对象上门测量体温的社区医生、守好小区大门的物业人员、为隔离对象定时上门收运生活垃圾、为楼道消毒的保洁人员……在郑佳敏看来,这些“凡人英雄”都共同增添了社区的温度。
“作为居委会书记,我在社区就是一个带头者。我没做什么,这本是我的本职工作,就像医生、民警、保洁、快递小哥,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奋斗,值得致敬。”郑佳敏说着认真拍下了抗疫展的最后一块展板——“鸣谢”。
文/图/编辑:王宛艺 部分图片来自金汇资讯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