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第五个“中华慈善日”。今天下午,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0上海慈善论坛举行。以“慈善公益与脱贫”为主题,本届论坛结合线上分享和线下交流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与公益人士共同探讨、交流关于“公益与脱贫”的思考和探索。论坛现场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2020·慈善公益与脱贫》和《2020互联网慈善报告》。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日子,企业倾情奉献、市民守望相助。截至今年8月底,基金会共收到抗疫捐赠款物累计达6.77亿元;2020年也是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一年,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基金会更要发挥好吸引和聚集社会各界资源,传播现代慈善文化和理念,探索推动扶贫脱贫模式的创新等作用,营造参与慈善精神扶贫行动的社会氛围,让爱心暖流在这座城市涌动不息。
论坛上,嘉宾们先后围绕“慈善公益与脱贫”的主题进行了演讲。
郑州大学副教授丁辉侠以“中国儿童贫困的现状与主要政策”为主题,认为儿童贫困是贫困代际传递的结果,消除贫困应该从帮助困难儿童方面助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周秀平则以“支持教师与社会组织的教育扶贫成效研究”为主题,阐述了教育贫困是重要的致贫因素,教育扶贫是可持续性的有效扶贫手段,并提出支持教师是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其他专家学者也做了主题发言。
活动现场,《现代慈善前沿丛书——2020·慈善公益与脱贫》和《2020互联网慈善报告》也同步发布。
报告显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业态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慈善”已经衍生出了多样的公益形态。据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统计,2019年全年全国共有108.7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比2018年增长了28.6%。此外,互联网慈善也向直播电商领域迈出探索的步伐,发展出直播助农、直播扶贫等新型互联网慈善形态,成为地区扶贫事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者:王宛艺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