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3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随申码”应用服务相关情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本市及时推出“随申码”服务,通过大数据赋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本市“随申码”起源于疫情,但应用不局限于疫情防控。在“随申码”设计之初,就将其定位为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市民随身服务码,运用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随着前期疫情防控需要,“随申码”已广泛使用于机场铁路、道路卡口、医院药店、企业园区、住宅小区等各类公共场所中,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当前,“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12.6亿次,用码人数超3400万人。
除了将“随申码”用于个人健康信息核验外,本市相关部门依托“一网通办”和大数据赋能,在多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政务服务领域,5月份,本市在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随申码”应用到政务服务办理环节,申请人到窗口亮出“随申码”即可预约取号、办理事项、调用证照,享受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体验。
在毕业生求职招聘领域,5月21日,市教委推出“毕业生就业随申码”,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打通求职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实现用人单位扫码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扫码授权提交求职简历,构建了双向互动、安全可靠的求职信息传输通道,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就业提供安全保障。
在文旅、体育及信用领域,5月底,市体育局将“上海市游泳场所泳客健康承诺卡”与“随申码”关联,泳客到游泳场馆出示“随申码”,即可核验健康状态并快速入场。目前,已在本市155家游泳场所试点运行,累计服务82万人次。6月,上海大剧院、虹口足球场等文体场馆实现闸机扫码入场,观众只需出示“随申码”即可同步核验身份信息、健康信息、购票信息。上海图书馆推进“随申码”全场景使用,3月份实现扫“随申码”过闸机入馆,同步核验健康状态和预约信息;8月底,实现通过“随申码”办理外借读者证;近期,市民将可通过“随申码”信用核验功能实现免押金图书借阅。
在政务服务“好差评”领域,结合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7月31日,推出“随申码”离线码,在本市多数政务服务窗口实现支付宝、微信扫码评价。9月中旬,还将在公安、税务窗口上线。通过扫码评价窗口服务,进一步拓宽公众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改善政务服务体验度。
在交通出行领域,7月底,市交通委会同久事集团、申通集团,将原本散落于多个APP的“公交码”“地铁码”进行整合,市民只需要使用“随申办”一个APP即可实现公交乘车、地铁进站,为市民提供出行新体验。
在卫生健康领域,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开展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实现“随申码”与医保电子凭证关联,在看病就医场景中,能够使用“随申码医保服务”完成挂号、就诊、付费全部流程,病人看病免带实体卡,就医付费不排队。8月底,已实现全市公立医院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全覆盖。
在社会治理领域,6月,在部分区推出商铺“随申码”,汇聚沿街商铺注册许可、监督检查、消费评价等数据,监管人员扫码即可开展检查,市民扫码可查询相关信息,让政府监管更加高效、透明。
下一步,将继续以应用为牵引,以服务为导向,围绕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等场景,深入推进“随申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挖掘“随申码”长期应用价值,全力将“随申码”打造为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市民随身服务码。
总体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底,进一步完善“随申码”功能体系,大力开展“随申码”各场景应用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复制推广。第二个阶段到2021年底,深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打造信息高度集成的数字化平台,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型应用生态体系,为市民提供互联、泛在、智慧的数字服务。
具体而言,继续在社会治理、城建交通、文旅体育、司法管理、赛事活动、信用权益等领域,分类推进“随申码”应用,同时,要做好“随申码”基础能力提升,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为提升政务服务能级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张晓鸣
编辑:祁骏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