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成为2020年首部10亿票房电影,也让真实历史事件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成为新的热门打卡地,迎来参观高峰,游客们纷纷在弹孔墙前驻足拍照留念。
其保护利用设计方案由两位建筑师领衔,一位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还曾主持参与上海和平饭店、上海总会等多项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扩建工程;另一位是上海院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勋。
想知道建筑师如何还原四行仓库战痕累累的建筑原貌吗?一份详实的修缮笔记带你深度走进这座苏州河畔的“抗战丰碑”。
四行仓库修缮大事记
2014年7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四行仓库保护利用及部分复原抗战遗址设计;
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上海系列纪念活动的主会场;
2017年,四行仓库修缮工程荣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
2019年,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河畔、原租界地边界处的近代仓库建筑
四行仓库于1931年设计,1935年建成,大陆银行仓库的设计与建成均略早于四行仓库,设计师均为“通和洋行”。两座仓库皆为地上五层,无地下室,片筏基础,上部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体系,后期被加建至地上七层。
本次修缮工程共含两座仓库,其中,西半部为原“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光复路21号(近晋元路路口、位于华界);东半部为原“大陆银行仓库”、光复路1号(近西藏路桥、租界分界线斜穿此楼基地);两座仓库之间曾有隔墙,后被拆除,得以相互连通。
加建的第七层被拆除后,最终修缮建筑高度为27.7米,总建筑面积为25570平方米。其西部设置“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其余部位将改造为创意办公等使用。
▲历史图纸中的租界分界线示意
四行仓库保护利用、抗战遗址部分复原的重大意义
1937年10月27日,第八十八师的一个加强营扼守要点“四行仓库”,以掩护主力部队向西撤退,打响了名震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四百二十余名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孤军奋战、殊死守土,直至31日凌晨受命撤入租界。战斗中,四行仓库西墙遭受日军平射炮轰击而严重受损,诸多打穿墙体的炮弹洞口正是历史创伤。这场战斗鼓舞了抗战士气,此处遂成为抗战遗址,设立抗战纪念馆赋予这座近代仓库建筑特别的重大历史价值。
原设计两座仓库均在南面中心设置主出入口、中央通廊作主要交通空间,两侧分层设置仓储空间,布局高效科学;同时,针对交通和仓储不同的使用要求,结构分别采用梁柱框架和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反映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特点。两座仓库的立面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局部作简洁的Art Deco装饰。它们是上海近代仓库的典型代表。战后至2014年,建筑诸多变更,如西墙受损部位被修补 ;后期封堵了中央通廊;相继加建六层、七层;各层被重新分隔等。
▲四行仓库历史图纸
重点保护部位的保护与复原要求
上海市委宣传部要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的设计需“尊重历史,全面、完整、准确的再现当时战争情景” ;上海市文物局提出该文物建筑的具体保护要求,以郑时龄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多次评审、指导,确定了西墙、南北墙、中央通廊(中庭空间)等重点保护部位的保护方案和具体作法。本项目设计执行我国、上海各项规定和国际通行的“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
西墙!西墙!1937年抗战遗址的保护与部分复原
西墙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战斗最激烈、受损最严重的部位,如何保护西墙是本次设计的重大课题。面对现状整片粉刷墙面,在业主的支持下,设计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深入探查西墙抗战时炮弹洞口遗迹,并同步深化西墙保护方案。
先以红外热成像仪对西墙内是否有洞口进行无损勘由导热系数相似的材料砌筑;同时,以摄影测量技术分析记录有战斗洞口的西墙历史照片,在立面图纸上准确还原洞口位置;经定位剥除墙内面粉刷后,终于查明四行仓库的初始墙体为红砖砌筑,1937年战后曾用青砖封堵炮弹洞口,再作内外粉刷的历史。青红砖砌筑边界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墙体洞口情况,历史照片中炮弹洞口位置得到真实的实物印证,这是极其重要的历史信息。
设计方前后完成了十余个西墙保护方案。从恢复1935年建成时历史面貌的实墙方案、创意展示、局部剥除粉刷外罩幕墙展示、直至最终实施的还原部分战争炮弹洞口展示战斗遗迹的方案。如今战痕累累的西墙警世而立控诉侵略。
实施方案设计力求真实准确,复原部分位于梁柱边的炮弹洞口、复原战斗中受损而暴露的部分钢筋混凝土梁柱以及砖墙、洞口内侧增设保护墙等;复原高处原有的“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标牌大字;同时应用现代材料和修缮技术,进行详细、深入的深化技术设计,以确保建筑安全、内部使用不受影响。其中,对西墙粉刷定位切割等的程序设计、炮弹洞口加固与保护设计、受损梁柱板保护设计等是专门针对四行仓库项目的创新型设计。如在施工时,发现战争中受损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楼板。创造性地在原柱四角采用圆钢管柱撑托至柱帽,对原柱卸荷,保证结构安全、保留历史遗存等。
▲洞口定位图及修缮方法
▲西墙局部
“南、北、东立面”的保护与部分复原设计
本次恢复南、北立面历史风貌以实测现状、原“通和洋行”设计图纸、历史资料等为依据,进行立面的复原和细部设计。复原两座仓库中部入口内退空间的历史面貌;恢复南、北立面壁柱柱头、门头、女儿墙山花等部位装饰艺术特征的装饰;根据历史原有钢窗进行门窗复原更新设计,提高建筑保温性能等。
原中央通廊的保护利用设计
四行仓库中央通廊是近代仓库建筑的特色,本次恢复此特色布局并配置天窗,形成明亮的新中庭空间,也改善两侧采光。在此区域设楼梯、卫生间等,以对原结构体系最小干预。通高空间中按结构加固需要设多道连梁。室内设计既保留原有简朴元素,也注重烘托纪念馆入口区氛围,橡木板材铺装的大台阶和背景墙背板成为中庭亮色。
原结构体系的保护与加固设计
现有规范已取消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当年的设计更未考虑结构抗震,如何不改变原有结构体系、提高其抗震性能成为结构设计的难题。经研究,提出专为四行仓库的加固方案。
根据所在区域的历史地震记录,结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确定本项目抗震鉴定类别为A类。同时,利用增大截面法、增设软钢阻尼器、合理布置阻尼墙等,使结构成为阻尼器-板柱体系,从而提升整体抗震能力到七度大震不倒。并对原结构进行现有功能下的竖向荷载计算,多方案比选确定消能减震方案,合理进行节点处局部加固设计。
从近代仓库——当代纪念馆、创意办公的保护利用设计
秉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设计理念,设置抗战纪念馆、创意办公等功能空间,并增设消防设施、现代化设备等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在四行仓库西部的一至三层设置约4000平米的抗战纪念馆,其中一至二层为常设展馆,三层为临时展馆和办公用房。增设楼电梯、卫生间等以方便观众。
其余空间为创意办公和商业配套。增设电梯、卫生间、屋顶室外平台等共享空间,提高了办公功能的舒适度。为展现无梁楼盖的空间特点,室内直接暴露原有楼板结构;粉刷时,小心保留原仓库库位文字标记等历史信息;保留北立面已调低的高窗台以便于办公使用;为呈现整体建筑历史风貌,经业主百联集团大力支持,六层在东、西、南三面退进,灰色立面具有可识别性并与原建筑立面协调。多处建筑细部设计吸取了原仓库建筑的特点。
消防设计经市消防主管部门指导,采用性能化设计,确定针对性的消防设计要求。重新划定消防分区,增设防火卷帘、安全出口和报警喷淋系统等,大大提高了建筑消防安全。
在保护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增设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扇、增设屋面保温层、设置与使用模式相匹配的设备控制系统等。
空调设计采用一拖多变频多联机组系统,针对不同使用空间,分开设置屋顶室外机组所在区域,避免了集中设置室外机组带来的能源损耗。
本工程屋面雨水采用外排雨水管系统,定制铸铁方形雨水管和方形雨水斗,其样式均按照历史原样加工。为保护现无梁楼盖结构构件,避让加固的阻尼墙,给排水管线设计改变了传统设计中沿柱敷设的方式,合理布置给排水管线。管线穿越及留洞、火灾探测器与消防报警系统等设置均达到了保护、展示及规范要求。
结语
四行仓库项目的经验启示远多于其他项目。它是沉淀了80余年的文物建筑,是抗战史的珍珠,能承担此项设计,我们深感荣幸,唯有用心设计,让这栋历史建筑诉说抗战记忆、弘扬民族精神。
四行仓库保护利用及部分复原抗战遗址设计
建设单位:上海百联集团
项目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号
基地面积:4550平方米
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15年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
建筑师:唐玉恩、邹勋
设计团队:刘寄珂、邱致远、游斯嘉、吴霄婧、张莺、张坚、英明、干红、陈叶青、周海山、邹辰卿、邱佳妮、汪海良
摄影:邵峰
作者:唐玉恩 邹勋
转载自: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文字有不影响阅读的删改)
整理:史博臻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唐玮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