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投资机构富达国际的一项调查,倘若疫情影响经济活动的情况在2020年全年持续,则企业当获利的平均预计跌幅为44%,若全球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复苏,则预计企业获利的平均跌幅为27%。53%的富达分析师预期工业企业的偿债能力可能在未来六个月出现问题,这意味着,对很多企业来说可以已经跌破了“生死线”。
“从锦上添花变成雪中送炭,是企业对待数字化转型一个重要的态度转变。”在施耐德电气2020 “创赢·数字化未来”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代,企业的韧性变成了突出的诉求,而“生存下去”的强大意志,让企业会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向企业内部要效益
2020年,疫情导致全球经济、生活一度停摆,工业领域客户的业务运营面临“韧性、效率以及可持续”三大问题。庞邢健认为,迎接这些挑战,“数字化”是唯一出路。
在他看来,企业的韧性变成了一个突出的诉求,企业要生存下去,一方面,在疫情期间,需要通过在员工技能的赋能、通过利用各种沉浸式的体验来加快员工成长的速度,尽可能少地依赖不能到岗的员工,这个诉求变得很明显。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在运维阶段提升效率,特别是疫情特殊时期企业很多经营性利润受到了上下游的挤压,就必须要面向企业内部来要效益,比如在生产当中尽可能地减少参数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产品的品控要求必须更稳定,能源消耗必须更少,由此带来效益增加。
在疫情中,企业要“省吃俭用”,会不会影响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庞邢健认为,这是一个动态的选择,一些企业在疫情之后反倒加大了资本性投入,进一步提升产能,而另一些企业过去在OpEx(运营性投入)阶段,如今却需要精细化管理来提升企业在运营方面带来的投入产出比。但不论如何,企业对于时间的要求来缩短,要求更快的ROI(投入产出比),“过去企业会允许三年五年的周期,现在对于回报效益的节奏在加快。”
有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施耐德电气通过数字化的软件连接管理的现场资产增加了50%。同时,预测性的资产绩效管理软件需求是以前的3倍,为430多家客户服务中心提供了预防性的维护。
小微企业不能成为被数字化遗忘的角落
对于汽车行业等巨头企业来说,花巨资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大势所趋。但数据显示,全国小微企业数量大约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70%左右,达到8000万,要让市场主体充满活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庞邢健在专访中坦言,对一个单体的中小企业来讲,的确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实质上,很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有一些长处,但由于过去没有对接,供给方和需求方很难碰到一起。为此,施耐德电气提出了数字化生态圈的概念,把很多在OT技术、数字化技术、运营技术或能源管理技术上有专业能力的企业聚集到生态圈上,面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套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用更便捷的部署去实现中小企业对效益提升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
从整个运营角度来讲,大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因此他建议,中小企业更应该考虑怎么样从依赖于人,向更好的远程运维、少人化的运营转变,通过数字化实现一些预测性的维护,从而提升企业的韧性和经营方面的绩效,“对整个制造业来讲,只有在更好的利用数字化方面去增强中小企业的韧性,才能够让它们真正在未来走得更稳。”
当下,庞邢健还建议,中小企业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做数字化转型,每年进步一点点,“小步快跑”比一次性的庞大计划更加实际,可最大程度避免现金流扰动导致经营困难的情况。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