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明显好转,增长由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其中货物贸易增长迅速,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高潮。记者今天凌晨从上港集团获悉,在刚刚过去的火热7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90万标准箱大关,达到单月390.3万标准箱,创上海港开港以来历史新高。7月29日至31日,全港上下奋战72小时,一举刷新多项集装箱生产纪录:7月30日,分别以149565标准箱和51725标准箱,创造了上海港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和单工班作业箱量历史新高。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全力打赢全年箱量目标保卫战”,在这个充满激情的7月,上港人铆足干劲,克服疫情防控、高温、汛期等不利因素影响,在苦干实干中拼出实效。
0点,在盛东公司一期码头前沿,二、三泊位大船船尾相对处的集卡上档较为集中,当值经理合理安排车道,保证集卡上下码头的顺畅;凌晨2点,在引航站长江口引航船上,引航员身穿防护服、佩戴医用N95口罩、护目镜等全套防疫装备,登上进口集装箱船“高丽阳光”轮执行任务;凌晨3点,在锦江航运横滨港口“通兹”轮上,值班水手有序开展梯口上下船人员登记,做好调整舷梯高度、安全网及缆绳松紧等工作……
过去72小时,上港人不分昼夜,应对贸易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洋山、外港和内贸三个片区集装箱联动效应,平衡全港资源,加强与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生产调度工作,狠抓生产措施落实,确保船舶准时靠离泊并及时开工。
上港集团的多家基层单位捷报频传,沪东公司为了做好干支线平衡,争取到加班船8艘次,换装船2艘次,以38.2万标准箱创造了码头单月生产新纪录;明东公司积极争取内贸箱量,开辟内贸航线专用箱区,以应对日均5000+的内贸箱作业,确保内贸干支线的作业效率,完成内贸船57艘次,其中内贸加班船5艘次,合计完成内贸箱15.1万标准箱,为开港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尚东分公司加强市场营销,争取到3艘整船换装加班船并全部提前一潮水完工,分别以16012.5标准箱、1000.8标准箱和258.1自然箱,刷新了码头昼夜、桥吊昼夜及平均船时量作业纪录;冠东公司发挥洋山片区联动效应,畅通“独山-洋山”大通道,力保独山快航“汉升1258”轮的片区联动箱顺利装运;独山公司以22006标准箱攀登月度生产新高。
加强港航深度合作,实现互通共赢
近期,上港集团盛东公司与中远海运集运全球海运操作中心签订“班期保障与精品航线共创协议”。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港航联手,深入探索全球码头供应商与集装箱班轮公司合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通过双方抱团服务、深化合作,以4条精品航线为主体,确保船舶靠离泊位准时安全、确保船舶在港作业高效迅捷、确保集装箱装卸运输安全可靠、确保信息报文流转及时准确、中转货物信息准确转运及时。
长江公司抓住长江流域货源市场动态变化,与长江沿线及上海港码头区域联动,采取互换舱位、调整班期、外采运力等形式,打响班轮化、联盟化品牌,及时将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至上海港实现中转。锦江航运发挥双品牌优势,着力推进独山等航线运力增能,及时新增运力,大力支持独山、洋山等港区市场开拓及业务发展。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助力箱量目标任务完成
在出场道口的通行速度方面,海勃公司与上港物流陆服公司携手对全港出场道口进行改造,加快推进上海港智能道口建设项目。智能道口的成功运行,改变了繁琐的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将每车通行时间平均降低至10秒左右,较大提高了通行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疫情期间,凭借其“自动出场、全程无接触”的优势,降低了一线员工的感染风险,助力社会企业复工复产。在洋山港,“赵华首席技师(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接了《4台全功能小车型轮胎吊堆场侧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这里的4台轮胎吊设备的单机子系统调试和3块箱区土建改造已全部完工,8名远程作业司机培训工作也已完成,下阶段便可连接海勃TOPS和振华堆场自动化BMS系统进行联合调试,预计可尝试开展箱区内自动化试运行,将在五块作业箱区形成自动化生产线。
去年,上海港全年完成了吞吐量4330万标准箱,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份同比下跌近20%,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二季度跌幅已收窄到4%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吞吐量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下阶段,上港集团将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力争继续领跑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为更好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上港新贡献、拼出上港新奇迹。
作者:祝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