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席地可坐”保洁标准;创新采用“雨刷式过马路”引导客流;建设“外滩漫步”主题音乐光影秀……作为上海的心脏和片名,黄浦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秉持对超大城市的敬畏之心,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追求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充满活力、井然有序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标杆。重点聚焦“四个更”:
突出环境品质,景区变得更富魅力。从细微处下功夫,以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提升景区“颜值”和游客“体验”。
坚持对标一流,将“席地可坐”的保洁标准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向新天地、豫园、田子坊、黄浦滨江等重点区域拓展。持续优化重点区域景观灯光和绿化,在对外滩灯光进行全面焕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外滩纵深区域的灯光改造和补充,营造景观灯光纵深感和生动性;打造了“繁花似锦”等立体花坛、“千里江山”花墙等绿化景观,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标。坚持精雕细琢,努力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目前,苏州河南岸黄浦段西段(乌镇路桥-成都路桥)已经开放,正加速推进东段(外白渡桥~河南路桥)和中段(乌镇路~河南路桥)的建设,今年年底有望全线贯通。黄浦区还持续提升黄浦滨江岸线空间品质,专门制定了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董家渡景观花桥等项目建设,预计年内可完成滨江船坞体育设施建设。坚持人本价值,从细节处提升市民、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度。比如将标识系统设置成最适宜市民观看的高度;为步行街上“冬凉夏热”的大理石座椅,穿上了同色系的木质外衣等等。并打造了多个户外职工之家爱心驿站,为长期在室外工作的环卫、交通协管、快递员等,提供一个临时休息场所。
突出系统集成,街区变得更有温度。坚持“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让街区更加适合漫步,让群众享受在街区漫步的时光。实施架空线入地和多杆合一。推动“阅读建筑”项目,开展“走进外滩建筑”活动,打造“阅读黄浦”微信小程序,可搜索黄浦的所有文化建筑。
突出民生改善,家园变得更具品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打造环境宜居、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已完成保安坊、江阴路、西成里、丰裕里等607个“美丽家园”创建小区。着力提升住宅小区管理水平,让小区更安全放心。完成655个老旧小区安防监控系统改造更新以及177个居委微型消防站建设,构建了田子坊、小东门、老西门等多个兼具社区教育功能的先进微型消防站。着力改善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质量,让小区更干净有序。认真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出台“拆违十条”等多个区级规范性文件。截止目前,“十三五”期间已拆除各类存量违法建筑1万多处,28万多平方米。积极开展社区“微更新”,在既有房屋内嵌入所必需的生活设施。建设邻家屋里厢、空中书房、公共客厅、口袋公园等社区公共空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同时,美丽家园建设也成为倾听民意、激发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耀江居民区《住户守则》2.0版,环复—南昌路跨界自治会、“商居睦邻汇”等,越来越多市民以越来越多样的自治共治形式参与到城区精细管理中来。
突出常态长效,治理变得更加智慧。围绕“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打造适应黄浦区位特点、把准城区生命体征、符合群众需求的“城区大脑”。当前黄浦区加快“一网统管”建设,已完成“卫生健康、施工安全、店招店牌管理”等14个特色主题应用。助力科学决策。比如,面对节假日暴增的大客流,不是简单的限流、封路,而是借助科技手段、智能算法,实施“客流数字化管控”,保障游客观赏景色、参与活动等需求,在守住安全的同时,城区不失魅力与温度。推动精准管理。强化“云、数、网、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系统整合和数据汇集治理。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前端即时感知、问题及时处置、事后评估监督的闭环管理,提高场景应用水平、实战能力和治理效能,让城区治理更高效、智慧、精细。
作者:顾一琼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