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人工智能实力的“阅兵场”。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公共卫生专题论坛:智能健康,共筑家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她的研究团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从151个上市药物中筛选出5个老药,其中4种老药在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有明显抑制病毒药效。人工智能,成为寻找“老药新用”的有力武器。
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众所周知,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所致的疾病,有传染性的感染病叫传染病,历史上传染病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如黑死病、霍乱、天花、西班牙流感、SARS、MERS、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等。2019年的寒雪凛冬,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来势汹汹,而后全国拉响警报。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了实地调研。“三进武汉”,成就了医者仁心的大爱,也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这场战疫中的强大力量。
智能监管,“寻、管、研、服”多位一体
人工智能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智能监管。李兰娟介绍,一方面,以“大数据+网格化”方式识别和挖掘目标人群迁徙轨迹,确定高危人群分布,协助排查疑似人群。同时,借助“疫情风险监测与防控大数据平台”,集“寻、管、研、服”为一体,整合疫情研判模型、疫情防控人员核查、科学研究疫情态势、智慧平安小区四大平台,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助力政府联防联控。此外,“防控仿真模拟平台”“智慧抗疫APP工具”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有助于对医疗机构的患者数据进行多维度动态监管。她透露,国内有研究团队采用知识图谱技术,用户可以精准查询有关病种的关联治疗、药品、饮食保健等信息。此外,自动分析电子病历数据,可视化统计确诊病理变化情况、不同类型的累计病例、RT指数、RT 变化趋势、治愈率情况等最新信息。
智能诊断,在10余方面展露头角
毫无疑问,AI+医疗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兰娟表示,在抗疫过程中,国家适时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抗击疫情,已在公共卫生大数据、疫情研判、疫情防控、情绪管理等10余方面展露头角。
以病毒样本的基因分析为例,基于AI算法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可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在14个小时内完成诊断,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
这样的能力还体现在智能肺部CT影像病灶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新冠肺炎患者的CT图像特征,实现病灶快速识别和精准测量,准确率为79.3%,辅助提供临床诊断,为疾病控制节省时间。
另外,在药物研发方面,人工智能助力“老药新用”。李兰娟的研究团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从151个上市药物中筛选出5个老药,其中4种老药在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有明显抑制病毒药效。人工智能,成为寻找“老药新用”的有力武器。
AI赋能,打造全国一体化公卫应急响应系统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还可以发挥哪些功用?李兰娟表示,用“AI+移动大数据”实现全国范围的传染病症候群主动监测。她阐述说,“AI+大数据”可在准确的位置和时间监测人群的症状体征,并进行异常症状提醒,实现传染病症候群主动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AI+区块链”打造的全国一体化公卫应急响应系统,更将呈现多种不可估量的价值。例如数据共享: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国家、省、市、县传染病四级预警防疫链体系;AI自动分析:自动采集和分析院内电子病历数据,优化传染病上报流程,实现数据宽收集、严上报;大数据防控:结合“人、地、物、情、事、组织”和城市防疫时间等管理要素,实现多维数据分析、研判、疫情可视化展示。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