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海洋,蓝色引擎”,这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的上海纪念主题。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据市海洋局透露,上海海洋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46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37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上海逐步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新动能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同时,“两核、三带、多点”的海洋产业布局逐步建立,临港、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临港逐步成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依托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核心承载区的建设,支持深海无人潜水器、海洋生物疫苗、海底科学观测网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开始成长,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长兴岛是国家重要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等重要产业基地,自主研发制造了深远海(极地)科学考察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深海钻井平台、重型起重船等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崛起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上海滨江临海,坐拥长江三角洲黄金水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服务本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将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今年上海的海洋产业还将有“新操作”。
今天下午,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上海海事大学签署《市长兴岛开发办与上海海事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综合平台、建设长兴岛产业合作平台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中心也在今日下午宣布拟落户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该中心由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筹建。项目占地面积约236亩,预计至2025年,将形成12个研究方向,建成9个服务中心、12个实验室,培育两到三家高新技术企业。
除了科研中心和产业园,上海的海洋经济发展也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比如,金枪鱼作为常见的海鲜水产品已成为沪上居民饭桌上的常见菜式。今天下午,中国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在上海长兴岛横沙渔港揭牌成立。这座交易中心是集冷藏、加工、贸易、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冷藏与加工基地,拥有超低温冷库(-65℃)2000吨,是目前规模最大超低温冷藏加工厂基地之一。它的成立,不仅可以促进上海远洋渔业发展,扩大延伸远洋渔业产业链,还能够进一步开拓国内金枪鱼消费市场,丰富充实居民菜篮子。
作者:张天弛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