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在日常运转中积累了庞杂的数据信息。如何汇总、利用好这些数据,让基层治理、社区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社区云”应运而生。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今年首场“民生访谈”节目中,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透露了“社区云”项目的最新进展。
去年12月,“社区云”正式上线试点,目前已覆盖浦东、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宝山、松江、崇明9个区的20多个街道。预计到今年底,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居村委会都能应用“社区云”开展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
真正打破数据壁垒,为基层治理提供有效支撑
在社区治理中,上海各区、各街镇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由来已久,探索脚步也从未停止。只不过,美好的想象到了现实环节却屡屡碰壁。部门间信息不互通、基础数据库难共享,种种问题导致数据碎片化、标准不一致。这样一来,很多程序、应用,就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对基层治理进行支撑。有时,这些为“减负”而推出的程序、应用、平台,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
朱勤皓表示,推出“社区云”正是为了打破这些壁垒。他将“社区云”的框架结构总结为“1+2+x”。“1”指的是一个全市统一的“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上接大数据中心,下接各区、街镇和居村,横向连通各政府职能部门,可以为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2”指的是两个应用平台,即面向居村干部的“社区治理”平台和面向居民的“居社互动”平台。“X”则代表开放性,在这个平台上,各区现有的社区治理平台,各街镇现有的特色应用程序,各政府条线部门现有的应用,经过改造以后统统可以接入。
朱勤皓说,“社区云”是个兼容并蓄的平台。横向上,政府各委办局在街镇、居村层面的各项工作要求,都能进行整合;纵向上,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可以实现从市、区、街镇、居村的上通下联,反馈信息、反映问题、研究解决,从而通过自治、共治的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效应。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让“沉默的极少数”尽享民生服务
数据库的共享、信息资源的打通,最终目的是为了织密上海民生保障政策网,让那些不知晓政策,甚至没有享受到政策的“沉默的极少数”也能尽享民生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朱勤皓表示,对全市居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而言,“社区云”的“社区治理”工作平台是一个减负增能工具,给予包括大数据、知识库、移动办公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支撑。居村干部既有权从统一的居民信息库中下载信息,也有权及时完善更新,实现居民信息的精准化,从而为居村依法自治共治、依法协助行政事务提供智能化保障。
这些年来,上海一直在尝试探索如何帮助社区群众就近就便了解政策、获得资源。自2018年起,市民政局先后试行了“社区养老顾问”“社区救助顾问”等数项“社区民生顾问”制度,邀请社区内熟悉各项民生政策,能整合、调配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内各种民生服务资源的人,就近帮助有需要的老人和困难群众。
截至目前,全市已在街镇、居村建立了1900家“社区养老顾问”点,拥有养老顾问2746名,去年总计服务15万人次,而且服务实现了线下、线上、空中(电台)多方位。
在长宁区,正在开展试点的“社区救助顾问”不仅整合了各种救助政策,形成了政府救助政策池,还整合了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类资源,形成了社会救助资源池。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还将在全市推广。
作者:王嘉旖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