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发布了20年刑事犯罪案件办案数据。根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的危险驾驶案首次超过盗窃,位居第一。上海作为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城市,如何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助力城市平安出行引发关注。
日前,静安区检察院召开涉交通类刑事案件检察工作白皮书新闻发布会。静安区检察院及时、全面梳理了该院2018-2019年办理的涉交通类刑事案件,总结了此类案件的常见类型、特点及趋势,介绍了该院在此过程中探索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举措,并聚焦常见的三类涉交通类案件的典型案例,发布了静安区检察院《涉交通类刑事案件检察工作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8年、2019年,静安区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涉交通类刑事案件382件382人,主要涵盖危险驾驶、交通肇事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种犯罪。其中危险驾驶案两年共受理345件,占受理总数的九成,犯罪嫌疑人以白领为主,男性占九成多,年龄集中分布在20-50岁、30-40岁人数最多,不少人系商务或私人应酬后冒险酒驾,部分人员有从重处罚情节。据统计,0时至3时是案件特别高发时段,这与驾驶员心存侥幸有很大关系,然而这一时间段道路能见度相对更低,司机在酒精和困意作用下带来的危险性更大。在382件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发生率近三成。
从静安区检察院办理的交通肇事案件来看,虽然两年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共32件,且有大幅回落迹象,但在肇事车辆类型中,31%为大型货车和重型作业车,12%为电动自行车,这两类车的安全隐患值得关注。
从静安区检察院受理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数量上看,虽然总数远低于上述两类犯罪,但受理的案件类型化趋势明显。四成多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如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等;还有四成多的案件是由非法营运车辆逃避执法检查所致,如克隆出租车、不具备营运资质的网约车,在道路上为逃避检查而违法驾驶、冲撞人群,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
针对上述刑事案件特点,静安区检察院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建立重罪轻罪案件分流办理机制,对于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的犯罪始终保持从严从重打击不放松,在轻罪案件的办理中则通过简化讯问过程、优先适用速裁程序、集中出庭公诉等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并在总结实践经验后制定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涉交通类轻罪案件快速办理规定》,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同时,该院积极推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依法慎捕、慎诉,有效提高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
在确保办案质效的同时,静安区检察院还延伸检察职能,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加强沟通,签署了《关于加强涉交通类危害公共安全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备忘录》,建立信息通报、业务交流等系列机制,通过共同开展调研和培训活动,帮助与相关运输行业规范人员培训和管理,强化驾驶人员的守法教育和安全行车意识,推动相关单位堵漏建制,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有力防范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犯罪的发生。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