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冈镇,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通过置换住上了社区高楼,这些村民集中居住后,后续管理成了一大难题。这些村民来自外冈镇多个不同的村,社区和村管理起来各自负有管理职能,也各有局限性,加之人员众多、人户不一等情况,让许多服务项目“鞭长莫及”。为了探索搬迁农民异地管理和服务模式,外冈镇喜泉路村级联合办公点应运而生。
5月18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外冈镇喜泉路的联合办公点,一踏入服务大厅,宽敞的办公区域、醒目的显示屏、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让人耳目一新。一楼大厅设有4个集中办公区域,每个窗口标明了对应的村委会,涉及村民社会福利、公共卫生、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内容的服务项目将在这里接受办理。
正在了解残障人士相关业务的杨甸村村民朱丽英于2018年通过宅基地置换搬进了外冈景苑,优质的居住环境和周边配套的生活设施让她很满意。朱丽英多年前腿部做过手术导致肢体残疾,而她的老伴也属于听力残疾,因此经常需要去5公里外的杨甸村村委会咨询和办理残疾相关业务,这让她觉得十分不便。联合办公点启用的第一天,她就带着相关材料来咨询助听器的修理事宜,原先要花费近三小时的咨询“历程”,几分钟就完成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次去村里,我要换三部车,来回一个上午就没了。现在搬过来,就在家门口,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
“我们杨甸村和冈峰村将近900户村民都住进了社区,有些业务村民们可以在社区就近办理,但有些事情,还是必须由本人带着身份证到村里来办,比如说村里的老年人补贴等。”冈峰村杨甸村联合党总支书记夏正明介绍道。农民集中居住后,异地管辖成为了社会管理的“软肋”。如何让社区中“空壳村”的村民有归属感,特别是在生活服务、政策落实等方面能够便捷地收到咨询和服务,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外冈镇探索推进了对搬迁至社区生活的“空壳村”实行“村居共管”的创新模式,并率先将全镇8个“空壳村”的办公桌搬到了集中居住区,有效地打通了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镇党委根据村民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一年内完成了各项协调工作,开设了村级联合办公点,让‘村干部’走到村民家门口,切实解决‘距离远、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外冈镇党委副书记朱建忠介绍说。
据悉,由于受疫情影响,涉及8各村的四个联合党总支采用分批入驻的模式,在后续的一个月内,北龚村管家村联合党总支、古塘村中泾村联合党总支、陈周村徐秦村联合党总支也将陆续入驻村级联合办公点。办公点全面实施各村“两委”“亮牌工程”,推行“全岗通”服务,结合疫情管控等要求,建立轮流值班、预约办事等工作制度。集中式办公,给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可服务周边村民约7415人。
作者:薄小波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