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举世关注、举国瞩目的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在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
新时代,新使命。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迎接全国两会,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去年以来,特别是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在逆势中求飞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举措和成效。
因一次不必要的出门,浪费了一只口罩,一向感情甚笃的邹阿姨老两口狠狠吵了一架……现在看着,这似一则笑话。可在三个月前的场景下,邹阿姨的心焦不难理解:“我俩加起来两个脑袋四只手,外加两部手机,真担心什么东西都抢不到,啥事都办不了。”
行至今日,邹阿姨当初的“心焦”早已烟消云散:买菜、配药、预约购买口罩等都在线上完成;进出商场超市交通道口都有电子测温、人脸识别,景区内机器人提醒保持社交距离,走进银行个性化金融服务自动推送上前,“感觉一切都有人替你周全地想着、管着”。
战“疫”以来,改变着人们细微感知的,正是上海加快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带宽”“新赛道”——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而垒起的“城市数字底座”,不仅推动了城市智慧运行,更以此推动市场主体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进军,为城市经济韧劲蓄能,为更高质量发展蓄力。
据悉,上海将在未来三年为“新基建”投入2700亿元,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预计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将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战时”创新力促发社会数字化转型
就在上周,徐汇区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而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而这正是全市抢抓机遇布局新基建的一个生动缩影——当下,上海正推进“四大行动”: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仅以人工智能(AI)为例,全市层面有千余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有以微软、亚马逊AWS、安谋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军企业,有以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网易、小米等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也有以商汤、澜起、依图等为代表的本土标杆企业,更有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等一批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和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创新型研究机构。战“疫”倒逼出的应急创新能力,让这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大为提升,在助力精准化防控的基础上显现出集群效应。
比如,万达信息推出“市民云抗疫防控服务专版”App,为全国30座城市超2亿人口提供大数据运营和分析服务;商汤科技利用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智能测温技术,可实现对人员体温、口罩佩戴及人员身份等多个方面的识别和管理;联影医疗打造基于“天眼智能平台”的CT产品,无需患者脱下口罩,就可实现智能定位和摆位,精准定位肺炎病变;云知声基于业界领先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率先上线“疫情防控机器人”,实现高精确度转写及自动生成报告,极大减轻了社区一线的工作压力。
随着这些创新成果应用密集落地,众多企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培育起新市场,积蓄着新动能,整个产业链也被注入“活力剂”。不少企业负责人透露:当下,正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力度,以技术相互赋能,寻找更多可能。
抢抓先机布局产业,提升城市基底算力
原来身边有这么多高科技!主体构架于云端的新基建,却在生活中触手可及。
除加快建设“新网络”“新平台”为城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充分赋能外,关于“新设施”“新终端”的发力点,则更多是围绕行业需求进行点状布局,充分释放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潜力。
翻开黄浦区的年度人工智能示范案例,新基建深深嵌入当下产业和生活,颠覆着城市的基底算力和算法。
未来,上海工业互联网集群将布局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含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等;并持续助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等,为打造若干“千亿元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在西岸——全市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出已连续两年增幅超过30%。当下人工智能产业载体AI Tower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年内力争完成80%楼层的签约入驻。
而每平方公里实现产出110.96亿元的黄浦区,正与上海信投、光启集团、中国移动等围绕5G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智慧大脑”建设等开展深度合作,加速构筑“万物互联”基础网络,注重拓展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元素的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内金融、商贸、文化、旅游、养老、城区治理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
构建丰富多元的智能生态
“云、大、物、移、智”加上区块链,新基建过程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蕴含着强劲的新动能,它们将一起构筑新的产业蓝图,也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充分赋能。与此同时,全市上下致力于围绕新基建打造一种智能生态,包括创新生态、应用生态、产业生态。
在全市层面,上海将在交通、商贸、物流、医疗、教育等领域,加快终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实施新一代“全息感知与智能管控的智慧道路”研究试点,利用5G、AI、物联网等提升自动化港口建设能力;启动智慧物流改造;支持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在商业零售场景的深度应用。
今年一季度,杨浦区在线新经济发展逆势飞扬,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6%。更值得关注的,一个围绕新基建而勃发的丰富多元的生态体系初显成型——在江湾五角场的“大创智”功能区,正推动建设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区校联合打造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将AI、5G技术和创意设计融为一体,鼓励企业开展网络协同研发设计,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应用;结合杨浦滨江大开发,谋划建设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应用。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