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受影响尤为明显。如何转危为安、化危为机?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化生存能力,提升企业的韧性生命力已经是成为共识。日前,企业管理软件巨头思爱普(SAP)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新交海云学堂,以“云论坛”的方式,围绕“中小企业韧性生长的数字化密码”为主题,在线举办了一场CEO论坛。受邀出席并作观点分享的,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傅连康、盘古智库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礼立,以及三位来自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代表。他们分别从各自角度,为企业如何应对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提出建议,开出“药方”。
疫情是危机的导火索而非原因
在傅连康看来,中小企业之所以出问题,疫情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的定位、战略存在一些根本矛盾,因此本来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疫情只不过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加速了问题的暴露。基于这个认识,他认为,这次疫情对大多数企业“是好事”,因为这会给企业反思、转型以及创新带来动力,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傅连康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疫情以及今后的不确定性时,关键要从一开始就塑造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包括更加重视健康的现金流,着眼长远制定战略。事实上,不少中小企业家却养成了一种“养小生意”的习惯,也就是说“赚到一点是一点,赚到一批是一批”。但在遭遇重大外来事件冲击时,原先习惯的“生意”很容易彻底消失,企业就会迅速濒临崩溃。
傅连康说,只要经营搞好,投资有效率,再大的风险企业也不用怕。为此他对企业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要太看重固定资产投资,而要重视创新;二要重视软件和软实力建设;三是要少重视线下,多重视线上。
数字化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主要对策
张礼立表示,疫情发展至今,特别是在推进复工复产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值得反思的点。可以说,在工业革命30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一直都在面对不确定性。目前,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做好资产配置、提升资产效率,已经是人类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主要对策。
根据张礼立的阐述,过去25年,中国互联网的重点在消费端,但现在,正向产业端变化。无论云计算,还是物联网,如果说过去行业内一直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那么现在,随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崛起,以及外部条件的驱动,各种有利因素汇聚,已经到了产业突破、融合创新的拐点。对企业来说,为了响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就必须变革既有流程,发展柔性智造;而如果要以低成本推进柔性智造,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数字化转型。
张礼立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平台的融合,以价值为纽带,打通整个转型。此外,还要更加重视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从而使得商业过程更加智能。
▲企业数字化要注重新技术、新平台的融合(图:Pixabay)
数字化与否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有多迫切,成效有多显著,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企业。在当天的在线交流中,几位中小企业当家人以SAP客户的身份,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战疫”故事。
长和翡翠酒庄董事长张艳莉坦言,虽然酒庄葡萄园的生产没有因为疫情受到太大影响,但是,葡萄酒的场景体验消费却全面受挫。为此,这一阶段,他们公司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搭建新零售模式。在此过程中她认识到,中小企业要应对风险,必须具备两个根基:一是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成本和效率,二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尽快打通与终端消费者的链接:“SAP系统提供给了我们完整的客户信息和画像,帮我们分类和筛选客户,这将在销售模式的变局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工业品制造企业,瑞彩科技同样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总经理吴万里说,新上线的数字化系统不仅是软件,更提供了科学的流程设定和智能的数据分析,从而对他运营企业提供了专业指导。由此,企业家才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应对疫情期间的经营挑战。
“这次疫情充分证明,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普遍比没有完成的企业过得更好,数字化带来的是生死存亡之差。”小熊U租CEO胡祚雄说,数字化信息系统,重新梳理了业务流程,成倍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并真正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数字化是一次再造和巩固,为建立长期复利的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懿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