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还处在关键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企业根据相关政策,已复工复产,返沪车流高峰再起,各入沪道口检查站的车流量明显增加,但过境速度却异常通畅。
据市公安局统计,近一周来,9个高速道口检查站累计出动公安警力5322人、交通执法部门750人、卫健部门8144人,检查车辆78.2万余辆次,检查人员171.6万余人次,配合卫健部门发现处置484人,其中,有发热症状转运就诊4人,无发热症状落实隔离措施480人。
在上海嘉定曹安公路道口,一张为跨省上班族量身定做的《工作通勤证》,破解了大家的通勤难题。记者今天在曹安道口看到,检查站原有的3条机动车检疫通道中,一条调整为高峰时段通勤车专用通道,并有民警在入口处引导分流,持有通勤证的车辆基本能即到即走。据警方介绍,上海嘉定、昆山花桥两地签订了备忘录,符合条件的花桥安亭两地通勤市民可以办理两地道口互认的《工作通勤证》。“持有通勤证,经过道口不用再重复申报健康信息,不用在拥堵的外省回沪车流中排队计算着还有多久才能到单位,基本能做到随到随走。”不少跨省上班族对这一举措纷纷叫好。
“车辆调头位置,要设置在下一个红绿灯,以免造成入沪车辆拥堵……”防控疫情工作全面展开后,安亭检查站颜仁辉就经常与昆山警方不断磨合调整措施。为提高查控效率,该站成了嘉定昆山两地警方共同的执勤点,这样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背靠背”警务合作,在沪苏交界沿线形成牢固防线。
针对嘉定、太仓、花桥三地之间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三地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备忘录,扎实做好疫情联防联控。有了顶层设计和具体工作的备忘录,基层协作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向。针对大客流,三地启动省际道口防疫查控、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一系列联动机制,通过提前报备告知,互派工作人员至对方安检车道等方式,提前向入沪、入苏车辆人员进行宣传当地最新政策。同时,嘉定警方加强在入沪道口的智慧公安建设,三地警方在高速车流数据、涉疫途经地点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开展深层次合作研判,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金山交警支队枫泾检查站副站长沈寅看到车道里的车子排起了长队,心里就琢磨怎么将这一问题解决?于是他走到安检区域寻找对策。不一会儿,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动检车道也利用起来。于是他马上将这一想法向站长作了汇报,征得同意后,又马不停蹄的与动检站负责人进行商讨,在保证不影响动检站日常工作以及确保检查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一部分车辆走动检车道。但是这样一来,警力不足的问题又显现出来。“没关系,我来吧。”沈寅自告奋勇,全副武装之后,与一名卫健委工作人员直接站到了动检车道上,对车辆、人员以及“三地通行证”进行仔细甄别,并对过往人员的信息进行一一核对,确保无一漏过。
深夜,嘉定交警支队勤务路政大队民警田军带领施工人员,在寒风中安装完最后一排反光道钉后,终于舒了一口气。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高速公路进沪车流尤其是各类大货车增加明显。为夜间行车安全,田军和同事连续两夜利用车流量较小时段进行施工改造,通过加装6组减速、减速标识等,使入沪车辆排队安检更为有序。入沪道口防疫查控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他们不断完善各项路政设施改造,田军一直驻守在道口上,并用心观察各种细节和问题。由于改造工作多在夜晚车流量较小时段进行,田军已习惯了工作到凌晨的节奏,每天在道口上“刷”步数达到2-3万。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但一直保持着有温度的防疫检查。抗疫至今,坚持全部省际公路干道通畅。环沪9条高速公路和20处地面国省干线始终面向所有来沪车辆、人员保持开放。
坚持物资运输优先保障,各环沪陆路通道道口防疫查控点全面推进货运车辆通行专用道设置,常态开辟货运车辆通行专用道28根(占总车道数的36%,为日常数量的3倍),确保物资运输的正常出入。
坚持最大通行效率。为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入沪效率,本市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在环沪陆路道口上足力量,确保每根入沪车道至少落实6名检查力量全天候开展现场查控。并以现场拥堵500米以内、1公里以内、1公里以上3个标准配备不同的力量部署标准和应急响应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作者:何易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