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加班,不回来吃晚饭了。”“听话,你先睡觉吧,妈妈还要加一会班,晚点回家。”有一次,孩子天真的问:“妈妈,你为什么一直加班呀?是作业做不完吗?”她笑着说:“是呀,作业做不完,而且是很着急的作业,妈妈必须要做好它。”孩子似懂非懂的看着她说:“那你要乖乖加班哦,不要拿零分哦。”
经过多日奋战,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检察官马珣写完最后一份审查报告,关掉电脑,关上窗户,撕掉贴在身上却已经不保暖的暖宝宝,伸了一个懒腰,长舒一口气,自嘲地说:“终于都搞定了,这下不用拿零分了”。
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变得格外不同,大年初四,马珣挂断电话时家人都早已吃完晚饭,她边热饭边向专办组成员们介绍着今天刚掌握的情况,反复讨论这起本市某区查获的假冒伪劣口罩案件的细节,以及在司法认定上可能存在的难题。“口罩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第一道防线’,若出现假冒伪劣,甚至流入医疗机构或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后果将不堪设想”,她必须带领专办组成员与时间争分夺秒。
作为院危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办案组一员,她向组织主动请缨,承担起疫情期间制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案件的办理和研究。短短一周时间,她和团队共提前介入该类案件40余件,涉及本市十余个辖区,涉案假冒伪劣口罩18万余只。
为了办好这类案子,有好几次,即使她前一晚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外出工作。她与专办组成员奔赴案发现场,核实案情具体情况;她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启动假冒伪劣口罩的召回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她监督公安机关追溯假冒伪劣口罩的源头,挖出窝案;针对疫情期间,伪劣口罩案件多发,群众关注度高,她主动联系院新媒体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发布口罩鉴别真伪宣传材料和线索热线,让百姓能及时辨别口罩真伪,守护口罩“安全线”。《真假“飘安”口罩分不清,检察官教你来鉴别》一文阅读量高达1.6万,读者留言近百余条,普法效果显著。
复工后的上海阴雨连连,疫情的阴霾也还没有散去,相邻单位又出现了多例确诊者,专办组内的工作氛围十分压抑。马珣安慰大家说:“没有不会停的雨,没有不会散的云,只要熬过这段时期总能见到阳光明媚。”为了缓解大家的忧虑,她不仅有条不紊地处理着自己手头的案子,还主动替居家隔离的同事分担了一些工作。她的乐观传递给了其他成员,大家收起了忧心忡忡,各项工作也顺利地开展了起来。
“妈妈,今天是周末,有时间陪我下围棋了吗?”
往日的她一定会一口答应,陪在儿子身边,两人一起读读书、玩玩具、下下棋,而今天面对儿子的请求,她犹豫了。想起送丈夫去京挂职的那天,丈夫对她说:“知道你工作忙,但是我去京赴职很长一段时间,你一定要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面对丈夫的请求,她愧疚地点点头,而今天她还是不得不拒绝孩子:“妈妈还有工作要做,你是乖孩子,自己玩一会。”
“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社会危害大但法律适用难、打击难度大的矛盾尚未解决,不能让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她觉得自己暂时还不能放松下来,周末正是能深度思考的时候。
为了不让儿子“闯进来”,她反锁书房房门反复思索,视频连线带领专办组成员进行深入调研,不断研究相关法律规范,翻阅了大量资料。短短一周时间,完成了一万余字的调研文章《疫情背景下制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法律适用研究——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为视角》,针对该类案件在法律使用上的定性障碍及证据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保案件依法从快办理,并第一时间刊发。疫情背景下,制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法律问题错综复杂,这篇文章如同及时雨,《上海法治报》全文刊载,《上海检察》、《刑事实务》等公众号也纷纷予以转发。不久之后,两高相关负责人就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联合答记者问,最高检第四批指导案例发布,均体现了对上海铁检院专办组前期调研成果的认可。
制售假冒伪劣口罩案件属于新类型案件,公安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有点“手足无措”,为了统一此类案件证据规格,马珣带领专办组成员继续连夜作战、称热打铁,撰写了《“问题医用口罩”案件办案指南》,并借助上海市院“云课程”平台积极制作课件材料,为公安机关有效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重要指导。
这个春节,她对家人说的最多的,是“晚点儿再说”、“下次吧”、“你自己去玩一会”,但面对院里的多项紧急任务,她说的最多的却是“明天我去”、“我来做吧”,“没问题”,从来没有过迟疑,更没有过拒绝。
不是她不爱家人,也不是她工作狂,只是因为她深知,丈夫需要妻子,孩子需要母亲,而此时的岗位更需要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检察官。困难是共产党员的“试金石”,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认真履职更是一名检察官的本色。
“等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一定带着儿子好好出去玩!”
作者:何易 邵婧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