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一定有被这张照片暖到↓↓↓
2月21日,上海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记者抓拍了7月龄的宝宝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分别时的温馨一幕,照片被刊登于当天的《新民晚报》头版。见报后好评纷至沓来,大家都称这是2020年“最温暖人心”的照片。
令人鼓舞的是,《新民晚报》编辑部当晚传来消息,照片得到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点赞,这是对儿科战“疫”一线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极大鼓励。
让我们来看看被李强书记点赞的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17天里的30个“临时妈妈”
2月3日,仅7个月大的宝宝齐齐确诊患上新冠肺炎,收入儿科医院传染科负压房间隔离治疗。在病房的17天中,医护人员为宝宝冲奶粉、换尿布、哄睡觉、陪玩乐......宝宝多了30多个穿着防护服的“临时妈妈”。2月20日,宝宝正式出院,医护人员们都特别开心,也很不舍得,“临时妈妈”们争相再抱抱宝宝。作为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定点收治医院,儿科医院派出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让患儿在传染科楼内“足不出户”就能做到各项检查,营养科根据孩子的病情制定营养膳食方案,促进患儿更好康复。
最美战“疫”女记者
作为上海市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儿的定点医疗机构,自1月19日儿科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疑似患者以来,一篇篇抗“疫”一线的报道给公众以力量与希望,每一则重要信息的背后,都是医院宣传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谁都知道,离病毒靠近一步,危险就增加一分,但在宣传办公室主任、前机关党支部书记张志豪的带领下,党员罗燕倩和入党积极分子连健雄仍选择了“逆行”。她们多次进入医院传染病区采访,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奋战在前线医务工作者的点滴,传递患儿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上海最小患儿收治入院后便牵动着上海人民的心,两位最美战“疫”女战士始终与病房护士保持联系,收集了众多齐齐在负压隔离病房里生活和治疗的图片及视频素材,同时也深入病区实地拍摄及采集一线医务工作者与患儿互动温情感动的画面,这才让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新闻报道有丰富感人的细节。在她们看来,只有身临现场,才能抓住最关键的细节,写出最硬核的新闻,她们有责任把医务人员的勇敢和无私展示出来,让大家永远铭记。
罗燕倩说,“听到护士们24小时轮班陪护齐齐,听到医生们连查房时都要抱抱齐齐,这些动人的细节最终让这篇新闻稿打动人心……”。连健雄说:“能够到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采访这群最可爱的人,我感到满满的骄傲。”
宣传办公室主任张志豪从事医院宣传工作几十年,他坦言:“全体儿科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他们让我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作为宣传工作者,我们只能拿起笔杆和相机,把这些希望与坚守讲给大众听。”
儿科医院宣传办公室
党委领导,部门协作,依靠两支队伍,做好抗疫宣传工作
抗疫期间,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医院党委统筹谋划,安排党委办公室和宣传办公室合署办公,每日讨论,全方面、全程记录和报道儿科抗疫工作,突出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充分动员好两支队伍——党支部宣传委员队伍和科室宣传联络员队伍,第一时间汇总各支部、各部门第一手资料和先进事迹。各支部、各科室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抗疫各条战线,这些内容通过支部宣传委员队伍和科室宣传联络员队伍,及时传递到医院党委。各部门各支部的疫情防控举措、好经验和好做法和基层党组织和医务人员典型事迹得到充分及时的展示。
疫情开始后,儿科医院推出儿科抗疫“每日一报”,坚持每天推送医院抗疫各条战线、各支部、各部门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介绍医院抗疫工作进展,至今已经推出22篇系列报道。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党建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87条。
同时,医院积极引入社会媒体,主动介绍医院抗疫工作。从1月19日以来,媒体刊发儿科医院的抗疫相关报道68篇,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在头版报道有关儿科医院的抗疫故事,展现儿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弘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
人生意义何在乎?
为人群服务。
服务价值何在乎?
为人群灭除病苦。
一代一代复旦上医人不懈奋斗,
为中国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勖哉诸君,功何有?利何有?
其有此亚东几千万人托命之场。”
向每一位护佑生命的医者致敬!
向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宣传工作者致敬!
来源:复旦上医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