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仍在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另一边却是老人们已等不及的“随身药盒”。
日前,国家医保局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好消息是,老人们不用一次次频繁上医院。不过,对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们而言,这最后500米“取药路”依旧太远、传染风险也大。
连日来,记者走访上海各大社区发现,老人们身边的养老管家、社区工作者、爱心志愿者们频繁穿梭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门诊,成了老人们“随身药盒”的专属快递员。他们戴好口罩、护目镜,在牢牢守住疫情防线的同时,也为刚需老人一次次续上“救命药”。
“养老管家”上线,为老人续上“救命药”
“您今天身体怎么样?精神还好么?昨晚睡得好不好?”每天上午八点半,养老管家顾米和沈洁都会准时出现在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关心大屏幕后方那些选择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们的“医食住行”。
“什么?您的药快吃完了?不要着急,我们来帮您想办法!”在一次与结对老人张爱珍阿婆的通话中,养老管家沈洁知道了张阿婆“药快没了”。对于已经91岁高龄,且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张阿婆而言,这些“救命药”可是万万停不得。
张阿婆的“求药”是个案吗?养老管家顾米和沈洁顺着张阿婆的问题又跟所有结对老人确认了一圈后发现,“取药难”问题在社区老人中普遍存在。发现这一问题后,两人立马向所属养老服务公司反映这一情况。在经过一番商讨后,该养老服务公司决定统一派人到医院代老人配药,然后转交给养老管家,再由养老管家上门交至老人手中。
这一服务方案,既能让老人不出家门配到“救命药”,还确保了整个过程老人们仅接触到养老管家一人,将传染风险降至最低。
居家隔离取药难,社区干部来帮忙
居家隔离14天,意味着近半月内所有与外界的联系都一一切断。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要捱过去的只是心理上的关卡,但对伴有基础性疾病、需要定期“喂药”的老人们而言,或许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2月7日下午,正忙着做返沪人员排摸的松江区中山街道方西居委会干部朱忠收到居民丁先生的一则求助微信。原来,丁先生原本预约了第二天上医院门诊帮老父亲配药。然而,由于全家人目前仍处于居家隔离期,无法外出。联想到之前医生对自己的反复叮咛,“药一旦停了,老人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想到这里,丁先生既着急又无奈。疫情当前,“这个时候无论找谁帮忙,去医院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该怎么办?” 情急之下,他向朱忠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别着急,我们帮您想办法。”朱忠立即回复他,并打电话了解其父亲具体情况。随即,他又致电医院得知,持病人医保卡挂号就能配药。朱忠立马做了决定,帮老人上医院拿药。在与同事一起排队在医院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朱忠终于为老人配好药,马不停蹄回到社区,再将药挂在丁先生门上,离开后方才微信通知他开门取药。
特殊时期,医院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但朱忠说,“这药是老人的救命药,不能停下,放心吧,我们做好了防护。”
超100名老人需“药品配送员”,爱心志愿者顶岗替班
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2万人,老龄化比例高达41%。庞大的养老需求,倒逼出了这里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社区老人们开始闭门不出,但养老刚需依然存在。几通“求药”电话让老人们的“随身药盒”供应问题进入街道为老服务负责人王莹的视线。在调研中,她发现,不少老人子女仍然在外国、外省或外区,无法继续担任老人们的“药品配送员”。王莹统计过,在结对关爱的1006名中,有配药需求的老人多达100多名。为此,街道特地动员了151名爱心志愿者。
“1名志愿者结对照顾5户老人,两周一次为需要的老人配送药品。” 王莹告诉记者,为保证老人安全,他们特地采用无接触式的配送方式,取好药后放在门口,再按门铃让老人们出来拿。不过,由于配药这一服务的特殊性,爱心志愿者们少不得要进门拿一次老人们的医保卡。为此,她们特地为所有爱心志愿者配备好了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确保安全。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