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小年夜,冰冷的冬雨时不时地下着。自从4天前,医院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开始,全院上下就和这阴云密布的天色一样变得凝重而紧张。说说笑笑的人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层厚厚的口罩以及口罩背后焦虑的眼神。
特殊时期,“二线中的二线”进入了发热门诊
那天上午,还在谋划着春节长假活动安排的我,接到了控江医院药剂科傅主任的电话。“小都,控江医院作为全区六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需要安排医护、医技、财务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因为人手实在不够,需要护理院的药剂师们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你是护理院药剂科的负责人,又是党员,希望你能带头并且做好其他职工的思想工作。”
“好的,我报名。”我没有一秒迟疑果断地答应了。作为党员,我应该带头,我义不容辞。自从2005年毕业穿上白大褂以后,我一直在护理院药剂科工作,属于“二线单位的二线部门”,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需要进入发热门诊,甚至有可能和高危病毒近距离接触。
我的第一次发热门诊值班是在大年初二的下午。可能是看到媒体上对于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集中报道,家人们对我进入发热门诊表现得较为淡定。控江医院药剂科的同仁们倒是向我这个“新人”支了不少招:不要嫌麻烦,防护用品必须穿戴到位;防护隔离服穿脱费时,要记得提前到岗准备;节约点防护服,上岗前要把吃喝拉撒都解决好;发热门诊六人为一个团队,不管之前认不认识,有困难必须互相照应。
那天我在清洁区,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加油,你要好好的。”看见微信群里领导、同事们纷纷给我打气,得知护理院还有三名医生、三名药剂师也都临危受命,一起支援发热门诊,我感觉自己并不孤单,体会到守望相助的温暖和众志成城的决心。
与疑似患者的第一次密切接触
下午的发热门诊,只有零星的三、四位患者在就诊,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晚上六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发热门诊内的安静,护士挂断电话后,告知我们“大家打起精神,又有发热患者来了。”我们立刻投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您好,您体温多少?有什么症状?之前有去过武汉或者接触过当地人员吗?”所有发热患者都需经过调查备案。“我是来自武汉的……!”听到他的回答,周围的病人一下子都“跳”到了几米外。医务人员主动上前对这位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问诊,各项检查显示,这位患者是病毒感染并伴有肺部毛玻璃样病变,当班医生当即决定将他作为疑似病例留院观察并上报。
怎么都没想到,第一次发热门诊值班居然就和疑似患者有了密切接触!虽然防护服穿戴妥当,严格按流程操作,还是不由地感到忐忑。那位被留院观察的疑似患者,在经过几轮化验、检查后,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于大年初五解除了医学观察。
“我要让白大褂上的党徽更耀眼”
在发热门诊工作这些天的经历,让我对所有离开亲人奔赴第一线的医护同仁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佩。他们并非是百毒不侵的天使,也不是临危不惧的英雄,他们也会害怕,也有牵挂,偶尔他们也会表现得脆弱和无助,是白大褂的责任和火红的党徽让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和这些逆行者相比,自己作为护理院的一名药剂师,能做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和普通市民比起来,我能做的又有很多很多。此刻,能够奋战在控江医院的发热门诊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也愿意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发挥所长,参与到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后勤保障中,不分彼此,团结一致,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后记:
2月4日,控江医院接到紧急通知,需要立即抽调两名医生、七名护士组成后备队伍,随时待命,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考虑到控江医院有许多外地职工返乡探亲尚未到岗,同时又已派出三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还要维持发热门诊及医院的正常运行,人手紧、任务重,护理院党支部向全体医护人员发出了应援号召。短短一个半小时,所有临床一线的党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医护骨干都递交了申请。最终,护理院党支部选派了1名党员医生和1名护理骨干加入控江的支援队伍,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
讲述人:沪东老年护理院都明杰
文字整理:王嘉旖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