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注册人数达8.88万人、累计访问次数达161.79万次、每日访问人次20万+……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正是徐汇区近期推出的“看家护院、邻里互助”疫情防控系统,其包含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从口罩预约、返沪人员管理到沿街商铺管理等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全方位保护市民安全。
仅以购买口罩预约登记为例,截至2月13日,通过“汇治理”在线预约发放的口罩数量累计逾19万只。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的各项功能更逐步展现出“超能力”。
“大数据”为居家隔离套上“数字屏障”
“您好,请扫码录入信息,鉴于您是重点地区返沪人员,根据相关政策法规,需自行居家隔离7天,并每日两次如实填写体温。”让返沪人员小王没想到的是,回沪后第一个打照面的竟是一款智慧小程序。
疫情防控系统的开发方徐汇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阐述了其中奥秘:居民信息登记采用红、橙、黄、绿四色管理机制,红色为近期湖北地区返沪人员,橙色为近期重点地区返沪人员,黄色为近期其他地区返沪人员,绿色为近期未离沪人员。
怎么保证小王这样的返沪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不擅自外出呢?原来,当小王进入小区扫描二维码后,需在系统中登记姓名、身份证号、在沪住址等个人信息。信息上传至后台,并生成预警机制,一旦擅自外出,后台自动报警,社区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上门制止。
这套系统为居委干部们减少了不少工作压力。除了这些“硬性”措施,系统更有人文关怀的一面,以“居家观察服务”功能为例,居民在隔离期间需要哪些服务,比如买菜、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皆可通过该功能上报,居委、物业收到上报信息后会送货上门。
智能语音客服每日“三询”
关怀不止于主动上报,也有基于大数据的主动智能关怀。
虹梅街道由于辖区内有漕河泾开发区,企业众多,由此带来的返沪人员高峰也远高于其他区域,怎么覆盖如此大量的人群健康状态呢?
疫情防控系统内的“智能外呼机器人”应运而生,这个功能主要针对居家隔离的人,通过进入小区时的登记信息,系统自动将其联系方式拷贝至外呼模块,并每日主动呼叫三次,会询问体温、健康状况、是否需要帮助。
据统计,自该功能模块上线以来,仅虹梅街道就累计外呼4224次,而放眼全区,这个数字更是高达8899,接通率82.25%。
此次防疫系统中,通过大数据,搜罗来自全网的疫情相关问题,并由系统合并梳理至后台。居民只需点击防疫系统中的“智能在线客服”,输入想要了解的疫情相关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解答,上线以来,智能客服共自动解答居民相关疑难问题7931条,补充市民在疫情防控领域的知识空白。
大数据保障中小企业“复工安全”
如何保障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小企业能“活下去”,既逐步复工也保证安全,如何破题,这也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
徐汇辖区内的沿街店铺不少,大都是小微企业,不尽快复工的话只能“等着倒闭”。而系统中的“沿街商铺管理”可以为它们复工提供必要支持。
点击疫情防治系统的“沿街商铺管理”,商铺主可以自助填报营业时间,复工人员健康状况,是否已过隔离期等信息,而在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智能终端上,可实时查看区内沿街商铺的上报信息,并随机现场查看店铺主上报的信息是否属实。上线以来,已有1406家商铺上报开停业情况,3175名用工人员情况及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系统还设计了企业复工备案的远程登记模块,中小企业只需点击系统中的“企业复工”便可通过手机上传企业复工备案表。截至目前,斜土、枫林街道先行试点,共备案550家企业,实现企业复工线上填报、街道营商办网上复核。
对于返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员工首次进入公司前,需要扫码填写信息登记表。企业若有访客上门,也需要登记信息。万一发现确诊患者,这些信息便于为专业人士提供流行病学调查的线索,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目前,已有377家企业,以企业为单位开展网上填报,企业复工人员、来访人员信息,凭二维码进出。
目前疫情防控系统正在持续进行版本更新与迭代,未来还将汇同有关部门完善重点工地管理功能,上线后将覆盖全区土建工程75个、装修工程59个、市政工程32个、应急抢险工程1个。打破每个工地每天通过人工检查汇总的现状,做到实时掌握工地人员变化情况,进一步扫清防疫“死角”。
作者:顾一琼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