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地处上海闵行区的吴泾镇拥有6个行政村,外来人口众多,村居巷陌四通八达、民宅四散,全力“防输入”,重视“防扩散”,吴泾镇发出 “守土有责”集结令。
43个路口24小时有人值守
中午12点,共和村口很少见到人影,一辆轿车行驶而来,一旁执勤的志愿者示意停车检查 :“您好,请登记信息,车上人都要量一下体温。”
这是连日来吴泾镇最常见的一幕。返程高峰开始了,疫情防控再次面临考验。早在1月30日,吴泾镇就对返沪人员体温检测与信息采集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要摸清进出村的大小路口、设计村民回家路线。据悉,6个行政村有99个进出口,平均一个村16个之多,经过反复商议后封闭了56个进出口,对没有封闭的43个路口实行24小时值守,对入村人员测温、对外地返沪人员进行登记。为此,这些路口每天平均有近300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
6个行政村迅速行动起来,值班人员一时找不到。怎么办?“共产党员上,村干部带头!”星火村主任杨文斌当机立断。1月30日晚,夜间乡下的温度直逼冰点,路口少有行人车辆来往,但杨文斌和村委会副主任秦雯守了一夜,没敢合眼。和平村村干部陆超同样是“白加黑”模式,白天巡逻、夜晚值守,连续工作超过30个小时的他说,没事,再坚持坚持!
为了让各村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也能歇一歇,吴泾镇机关、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火速增援。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分成5个组,结对镇域内6个村,进行路口巡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何宏青说:“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我们要用群防群治的方式筑起对抗病毒的严密防线。”
瑟瑟寒风中,很多志愿者在衣服里贴满暖宝宝御寒;轮到换岗就在车里小睡一会……志愿者们守在吴泾镇的43个路口筑起一道屏障,守护着家园的安全。
出入有凭证,隔离不隔心
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村宅面临的压力也陡然上升,吴泾镇预计每个村都有近千人将返沪。如何做细做实防控工作?吴泾镇决定采用了凭证出入的“土办法”。1月30日起, 6个行政村所有外来村民都要持证出入。
共和村精心制作了“平安村宅出入证”,正面印上了防疫温馨提示,反面则需返沪的市民填写个人的信息。其他各村也制作发放了类似的出入证,并在村口设立专区,由工作人员指引排队等候、领取表格、测体温、登记发放证件等,现场井然有序。“谢谢!你们辛苦了!”返沪村民也对登记工作表示了理解。截至2月1日17点,仅星火村就为1750人登记并发放了通行证。
“请大家都戴好口罩、排好队,人和人相隔一米;9组的住户请先等一等,让住得远的4组和10组先来,我们24小时接待,请放心。”新建村外来人口办公室里,钱曼莉的声音已经有点嘶哑。这几天,为了方便没有离沪的外来村民办证,身为就业协管员的她主动请缨来当志愿者,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护村女侠”。
非常时期,对于村里多户涉重点地区的居家隔离者,村干部和志愿者们自愿充当外卖员、快递员,每天上门送菜和生活必需品、收垃圾,并及时记录体温、健康状况,一日两次上报。他们说:“隔离不是孤立、排斥,隔离不隔心,非常时期,我们更要用暖心的服务消除他们的恐慌。”
相较于社区,敞开式的的村宅需要更细致地防范,守土有责,是吴泾镇每一位守护者平凡而朴素的信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每一个琐碎又繁复、却又容不得一丝疏忽的细节织起一张最严密的基层防控网。
作者:周渊 张毓雯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