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老去时,长大成人的自闭症孩子怎么办?如何许“星星的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8年5月,“爱咖啡”自闭症实践基地几经辗转落户于汉中路188号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幕后推手”的市政协委员、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组书记吴皓在和这些“星星的孩子”的家人、老师的交流中发现,让他们更忧心的是这些孩子成年后的生存和就业。
有感于此,吴皓等8位委员去年联名提案《关于加强成年自闭症患者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年来,多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静安区成立了“星星技能培训实践基地”。首批通过培训考核的自闭症患者将获得由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经典咖啡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近千名自闭症患者提供职业体验和实践,也为家人提供喘息服务……
“提案小切口,有效有温度,我们希望帮助自闭症患者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吴皓坦言。
这个充满浓浓暖意的提案被评选为2019年度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之一。
父母老去,谁来保障成年自闭症患者的生存?
帮助“爱咖啡”自闭症实践基地安置到新家后,吴皓发现了新的问题:“成年自闭症患者缺少合适的治疗和服务机构,没有完善有力的社会保障,生存面临危机。但我也发现,‘爱咖啡’实践基地的患者经过培训和指导,完全可以胜任咖啡冲泡这样的工作,有些还能完成接待、点单等‘高阶’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第一代确诊自闭症的儿童,如今已成为35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90年代诊断出的自闭症儿童也已成年,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星星的孩子”日益受关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扶持政策日益加强。但吴皓发现,针对16周岁以上的成年自闭症患者和即将出现的老年自闭症患者,除了残疾人公共政策外,鲜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补贴,“这意味着他们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将完全依靠年迈的父母,成为政策和社会关怀中的盲点。”
为此,吴皓提议,通过社保体系、社区服务、职业培训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为成年自闭症患者的自主创业、就业实践、教育成长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政策和平台的保障,多角度加强成年自闭症患者就业保障体系建设。
他的提议得到了多位政协委员和相关政府部门、自闭症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一系列调研、需求收集和相关政策的可行性分析,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强成年自闭症患者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自闭症患者也能获得职业能力认证
自闭症患者从诊断、康复、教育、就学、职训、就业、养老全生命流程等各环节都需要来自全社会的支持。为此,提案建议整合政策资源,提供自闭症患者终身社会保障。可考虑将成年自闭症患者的低保、医疗和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建立专业系统化的自闭症托养照护社区中心,让他们走出家门,进入社区化环境。
另外,加强对自闭症群体的职业辅导训练,组建自闭症专业社工队伍也很有必要。
“令我非常欣喜的是,提案提出后,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及时的反馈,落实效果喜人。”
2019年3月,静安区人社局主动上门组织调研,达成合作共识,两个月后,“静安区星星技能培训实践基地”成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体验活动,为帮助成年自闭症群体融入社会提供平台。目前基地提供以咖啡制作为主的课程,自闭症患者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培训,一边模拟实践操作,通过考核后,还将获得由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经典咖啡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这样的培训模式在上海还属首次,未来我们希望复制推广,让更多自闭症患者掌握技能,走入社会,获得报酬,保障未来。”
吴皓所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上级单位团市委也开展了一系列职业体验和实践服务。比如,支持公益企业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岗位;开设爱心超市,为自闭症患者创作的手工艺品等提供售卖和宣传的场地、渠道……
“我们希望帮助成年自闭症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生存,减轻家庭后顾之忧”。吴皓说。
作者:周渊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