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火热熔炉里,铸就了共和国的经济脊梁;澄天碧水间,扛起了‘环保’的责任大旗。青山绿水长存,是为宝;生态环境长优,是为钢。”这是第十届中华环境奖组委会给宝钢股份的颁奖词。
11月14日,以“生态兴 文明兴”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宝钢股份、贵州赤水市、厦门市交通运输局、董永平、安吉县妇女联合会等5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另有18个集体和个人获得优秀奖。
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每两年评选一届,旨在表彰和奖励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华环境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表彰了192个集体和个人。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曾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绿色东方奖”,马钢股份曾获第五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武钢大冶铁矿曾获第七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
宝钢股份是中国宝武的核心企业,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钢股份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为原则,推进“三治四化”(治气、治水、治固,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致力于实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自“十三五”以来,宝钢股份累计投入170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及工艺的全面升级改造,并在烧结、焦化废气治理等多项钢铁业环保治理的最难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8年,宝钢股份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吨钢排放量较五年前分别下降了60%、35%和20%。宝钢股份还积极打造“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工厂,绿化覆盖率达38%,生态效应不断优化。
宝钢股份着力推动绿色资源与城市共享、绿色产业为城市服务。开展城市水源(宝山湖)的协同管理,每年向城市水库提供700-800万吨水资源,为上海市东北部市民饮水水质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解决了上海市三分之一的废金属桶的处置利用。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在冶金铁钢渣的开发利用领域形成了74项专利,积极推动冶金渣材料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用移动供热方式探索低温余热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利用,不但实现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成本下降,还将企业资源回馈社会,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安贵在领奖时表示,宝钢股份将以此次获奖为崭新的起点,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对蓝天、绿水、净土的郑重承诺,与钢铁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道,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钢铁的贡献。
作者:张晓鸣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